第 五 章 蒙卦 —— 蒙以养正(1 / 2)

作品:《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

第一节在雨雾山中开启蒙昧

西伯侯姬昌看着雾雨蒙蒙的山脚下源源不断涌流出的山泉,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捕获了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思想“蒙”。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屯卦,用植物的生长比拟封侯建邦,讲述了创业之道。

生命过程是精彩的。创业过程虽艰辛却不乏辉煌。

那么,有的人可能会好奇地问:“生命的发端或事业的发端是如何实现的呀?”您好奇,我也好奇。

西伯侯姬昌在演绎创立八卦的时候,通过观察体悟,给出了答案:在于“蒙”。他发自内心开示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懞、濛、矇)是形声字,艹(cao)为形,冡(meng)为声。

本义指大的女萝草,又叫菟丝。其种子叫菟丝子,具有壮阳生精之功效,是肾虚患者中药方剂中壮阳生精的特效神药,是古代帝王的养生方坎下蒙山水蒙

剂中常常用到的一味药。这种药材具有神奇的生发能力,能够催发生命的开端。

蒙的本义为遮蔽、覆盖的意思。冡,甲骨文=(冃,“冒”,将帽子套在头上)+(隹,小鸟),表示罩住小鸟。古人为了驯养刚捕获的鸟兽,特地将它们的眼睛罩住,避免它们因看到陌生环境而挣扎或逃脱,帮助它们安静下来,以利驯养。篆文以“豕”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隹”,表示罩住野猪。篆文异体字在“冡”基础上加“草”写成“蒙”,表示用草木枝叶遮蔽,使人看不见。造字本义:将动物或人的眼睛罩住,使其失去视野。蒙卦比象取意,是反取,意为开启蒙昧。蒙卦象征“蒙稚”。任何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灵性,初生之时常常被蒙蔽,需要开蒙、启蒙、破蒙,彰显出本身的灵明心性,尤其是孩童。

任何事业,都是人的事业,建功立业,需要人掌握知识、技能、管理方法、经营策略,拥有智慧,基本途径是启蒙教育。

西伯侯姬昌在演绎创制八卦时,能够从这个高度开示启蒙的重要性和如何启蒙及应该重视哪些问题,确非常人所想,也非常人所及。

事物的发端,尤其是教育的发端为什么是“蒙”?让我们看看流放中的西伯侯姬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什么给出了这样的开示?

古代的流放,就像放牧牛、马、猪、羊一样,将犯人扔到荒山僻壤,任由其自身存活或灭失。生存能力强,幸运,可能会生存下来;生存能力弱,遇到狼虫虎豹,搏斗不过,可能就会被作为美食吃掉。其实,流放是很残酷的一件事。

庆幸的是,西伯侯姬昌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多亏西伯侯姬昌春天去山里采野菜,去溪流中抓鱼虾和乌龟,野菜采多少?鱼虾抓几条?乌龟抓几只?不知道!重要的是,他看着雾雨蒙蒙的山脚下源源不断涌流出的山泉,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捕获了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思想—“蒙”!

更可贵的是,吃完乌龟肉,用剩下的乌龟壳腹部平滑的一面(本人研究写作过程中仔细观察过,在远古年代没有比它再平整结实的书写载体)将所获得的种种宝贵开示铭刻下来。

流传后世,千古永存,绽放光芒!

从这个角度看,西伯侯姬昌要感谢折磨他的人。

只要没有把肉体消灭了,就有咸鱼翻身的机会。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感谢那些折磨自己的人,是他们迫使我们命运转机,灵魂升华!

没有折磨,没有痛定思痛,我们可能仍然在黑暗中徘徊!

没有折磨,就没有奋勇前行,人类可能仍然在蒙昧中游荡!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忧郁不是生活本来的色彩!

明媚多姿是生活的本色!

看看西伯侯姬昌是怎么走出困境,而且给全人类指引出光明大道的!

春天到山林中采野菜,绵绵春雨落入深山。在山上山下游走中,西伯侯姬昌发现,春雨过后,冬天干涸的山泉,又涌流出清澈的山泉水。

雨雾山中,具有如此神奇的景致。雨雾落入山林,浸入石缝泥土之中。本以为为山林草木所蔽不知去向何方,不成想,在山体深处汇聚竟然在山脚下涓涓流淌出清澈的小溪!西伯侯姬昌眼前一亮,心情格外振奋,而且越想越兴奋。

水是生命之源。

不是吗?春雨落入山中,萌发了花草树木;山脚下涌流出山泉汇聚溪流、汇聚江河大海,丰富的水系养育着鱼虾蟹等各种水生动物;农田中会萌生出各种庄稼。我们可以由植物成长的发端,联想到事业的发端。

没有“蒙”就没有事物的发端,“蒙”的作用功不可没。

当时写作条件极端艰苦,没有笔墨纸砚,没有图书馆、博物馆馆藏资料可供借鉴,更没有互联网搜索或电脑打字,于是,西伯侯姬昌在甲骨上郑重刻下蒙卦卦象:“坎在艮下,艮为山,坎为泉,是山下出泉、山下有险之象。”

这就是“蒙”!

事物初生,事业初创,不也是这样吗?其性往往被物象蒙蔽,就像蒙蒙细雨落入山中,被大山覆盖。崇山峻岭,细雨蒙蒙,绵密如纱,曼妙朦胧,神秘多端。蒙蒙细雨落入山间,山脚下奔涌出清澈的泉水,泉水潺潺流出山涧,形成清澈的小溪,终将渐汇江河,可以形象生动地用来比喻开启蒙昧、萌动力量的情形。

正所谓,山下出泉,其源被山蒙盖,当然需要开启蒙昧。

衍物、干事、创业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奠基最重要。

奠基中什么最重要?创业的人的培养最重要。

在所有重要事情中,启蒙教育首当其冲,必须高度重视并要切实抓好,因为它关乎事业的成败,也关乎未来的发展,关乎根基的培养!

既然启蒙教育如此重要,那么用蒙蒙细雨落入山间山脚涌出清澈泉水卦象喻示启蒙之道再恰当不过了。

什么是果行育德?果,用如动词;“果行”犹言果决其行,含“百折不挠”之意。这是说明“君子”效法蒙卦“山下出泉”之象,“果行”

不止,“育德”不懈。《周易会通》引真德秀曰:“泉之始出也,涓涓之微,壅于沙石,岂能遽达哉?惟其果决必行,虽险不避,故终能流而成川。”“君子观蒙之象,果其行如水之必行,育其德如水之有本。”学、教双方都要秉持虔敬之心,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正确方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谆谆善诱,不急不躁,以果断的行动培育美好的德行,追求良好的效果。

什么是蒙以养正?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守一以止也。“一”意为“一天下”“天下定于一”“天下一统”。“止”意为“止步”。“一”与“止”联合起来表示“征战止步于天下一统之时”。本义为统一天下而战。有正直、正派、基准等义。启蒙必须端正目的,启蒙与养育人内心具有的善良正派的心性(及至明朝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中称之为“良知”),狠抓思想道德品质,打好干事立业的根基。

人生在世,品行端正,才会创造神圣的功业!

“蒙以养正”,是治家兴国之根。

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大事,同样,培育员工也是每个单位的大事,培育全体公民综合道德素质是国家的大事。

大家都非常关心启蒙之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启蒙教育呢?

第二节

蒙以养正,端正目的

蒙以养正,心诚谓之首要。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在于栽培,人的形成在于教育。”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下面,我们看看《易经》中有哪些宝贵的经验总结与开示:蒙卦卦辞为:“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这段文字中,有两个字有必要解释一下。

第一个字,筮,从竹从巫。“竹”为竹条,代表草木,“巫”表占卜(其实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判,现在给歪解了)者,因此,筮是用草木预测。筮具比较高级的是竹条,最高的是蓍(shi)草,周代贵族阶层有能力用蓍草。《说文》解释:“筮,易卦用蓍也。”反映了他当时所知周代蓍筮文化的流行,其释义只反映狭义筮字的一个方面。广义的筮即起卦手段,也包括非草木类型的起卦手段,如数字、方位等,因为数字起卦或方位起卦也属于筮法类型。当时正处于结绳记事向象形文字(甲骨文)转化的过渡期,使用蓍草、竹蓍等结绳记事,对疑惑不决的事情进行预测决断,将得到的预测信息或某种开示记载下来,以解心疑。蓍草本身并不能算出任何事情来。本来,那时候蓍草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本、电脑、u盘什么的,因为比较稀缺,当然只有皇室才能用得到。老百姓用不到的东西,就会增加无限神秘感,被传得神乎其神。

第二个字,渎,指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本处指轻慢,对人不恭敬、亵渎、烦渎。

蒙卦卦辞说,启蒙这件事亨通。关于启蒙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对其启蒙,第一次向我请教(筮),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持正固。

蒙亨非我求童蒙,蒙以养正童求我。

蒙以养正,心诚谓之首要。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在于栽培,人的形成在于教育。”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开启蒙昧,重在教化心灵,培育美好的德行和善根。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

开启蒙昧,引导步入正确发展的轨道,这是神圣的功业。坚持正确的方向引导和内容灌输非常重要。因此,必须重视蒙以养正。在启蒙教育上要注意:第一,被启蒙者要有开启蒙昧发育智慧的需求,这是最根本的原动力,就是人们所说的要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发自内心,而不是被人强迫。

第二,被启蒙者要有端正的虔敬之心,好学上进,不可亵渎怠慢,这是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求学的人自己不把学习当回事,老师苦口婆心有什么用呢?

第三,“蒙以养正”是被启蒙者之需,更是启蒙者的神圣使命,学、教双方要相结合并良性互动,有利于提高双方水平。

随着岁月的推移,凡是忽视“德”性修养的个体或群体,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比较好的途径是进行正面引导与灌输,这就要发挥好正面导向作用,导向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培养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哲学故事:哲学家给弟子们各分一块地,目标和任务是保证自己的地不长杂草,有的弟子用火烧,有的弟子用锄头铲……都没有解决长杂草的问题,而哲学家却种满了谷子而让地不长杂草。其核心启示是,童稚的心灵需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去武装,培植“善”的根苗,如果离开正面引导,离开正义,就会被邪恶占领。

第三节

果行育德,追求良好效果

人若修其美德,果行不屈,终能冲破外界压迫,坚持始终,终将成就事业。

蒙卦彖辞是“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卦象辞是“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孔颖达注疏:“坎在艮下,是山下有险。艮为止,坎上遇止,是险而止也,恐进退不可,故蒙昧也。”在不明事物情况时,遇险而止,亨通顺利,进止得其时又得其正。“育德”有山之象,“果行”有水之象。

蒙卦彖辞说,蒙稚,譬如高山下有险阻,遇险止步、徘徊不前,正像蒙稚的情状。蒙稚,亨通。说明可以顺延亨通之道施行启蒙,并把握适中的时机。并非我有求于幼童来启发蒙稚,而是幼童需要启蒙有求于我,这样双方的志趣才能相应。幼童有疑惑初次祈问施以教诲,说明蒙师有阳刚气质、行为适中。接二连三地滥问是渎乱学务,渎乱就不予施教,因为渎乱了蒙稚启蒙的正常秩序。蒙稚的时候应当培养纯正无邪的品格,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

泉水之德果决不回,执着向前,能够冲破山的压盖与阻碍,在山脚下涌出泉流,流淌出涓涓溪水,而后汇成江河奔向湖海。由此启发,人若修其美德,果行不屈,终能冲破外界压迫,坚持始终,终将成就事业。说明开启蒙昧的需求、志趣与使命、责任相应。果断行动,育养其德,将培养出良好的栋梁之材,会有神圣的功业和结果。只有坚持正确的目的、方针、原则,果断行动,重视美好品德的培养,最终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材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君子以果行育德”。可谓“亨行时中志相应,果行育德有圣果”。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