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烟雨东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部分:六伐中原,智除奸佞 179:褚太后临朝摄政,王彪之立朝正色(1 / 2)

作品:《烟雨东晋

等谢安回到京城,已是天明时分,进了显阳殿,只闻哭声连片,又见几个宫人忙着准备服丧器物,谢安意识到大事不好,天子驾崩。

赶忙来到内殿,只见王彪之、车胤、王坦之几人正在忙于司马昱的后事,正商议时。见谢安归来,王彪之问道:“安石此去,大司马有何回复?”

谢安道:“四诏不朝,欲将移兵江北。”

王坦之疑虑道:“十万大军在此,朝中无人能挡,大司马又顾虑的何事?”

车胤跟随过桓温,对桓温再了解不过,说道:“大司马为人,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想必是隔岸观火。”

“何以见得?”王坦之问。

车胤道:“太子年幼,朝中百官,又多出自士族,除了王、谢两大家,还有诸多士族豪门,陛下驾崩,太子年少,群臣无首,朝中必然争权自乱。桓温之意,意在以平乱之名,挥兵入京,趁乱诛杀群臣,方可挟天子而得天下。”

王彪之道:“自丞相登基,朝中久无丞相,谁来辅政,总领百官?”

四个大臣,相互看看,谢安道:“眼下之计,唯有请崇德太后,临朝摄政,百官必不会乱。”

众人一想,前几次不管皇帝再怎么胡作非为,只要褚太后在,作死的不过君王自己,社稷江山并无大碍,思来想去也只有请褚太后出面。

谢安、王彪之、车胤、王坦之四人一起赶赴崇德宫,拜见太后褚蒜子。只因皇帝晏驾,事关朝廷机密,此时还未传到崇德宫。

一见这么多大臣求见,太后褚蒜子大吃一惊,谢安奏道:“天命不幸,陛下晏驾,朝无丞相,百官各怀心思,桓温虎视眈眈,我等担心有变,特来奏呈”

褚蒜子没想到司马昱死的如此突然,站起身来,问道:“桓温十万人马,就在城外,为何不诏桓温?”

“朝廷昨日,四诏入朝,桓温称辞不入,直至今晨,天子驾崩。而桓温人马。将移师江北。”谢安道。

听了天子驾崩的消息,褚蒜子愣了半晌,才开口问道:“这就怪了,偌大的京城,拱手送与桓温,他竟不取,是何道理?”

谢安道:“臣等合议,以为桓温是隔岸观火之计,陛下驾崩,朝中无相,群臣无首,太子年幼,必然自乱,桓温欲以平乱之功,而取天下,到那时上顺天意,下应人心,名正言顺。”

“如此说来,当着奸臣,还想留英明,无耻之辈!”

“太后圣明,”王彪之道:“我等合议,太子年少,奏请太后临朝,以皇嫂之尊,摄政天下,以稳定朝野,平息内乱。”

“古往今来,岂有嫂子辅佐小叔子的道理?此事不妥。”

王彪之奏道:“皇太子司马曜,年方十一岁,未经世事,太后尊长之身,母仪之姿,如教化儿女,理所应当。”

车胤也道:“宫廷之下,唯有太后主持,诸王无怨,百官信服,方可稳定朝纲,为安定天下,臣奏请太后临朝摄政。”

“臣等奏请太后临朝摄政。”其他几个大臣,也纷纷奏请。

“唉.....”褚蒜子长叹一口气,没想到皇位继承之时,自己又被推到风口浪尖。褚蒜子说道:“待吊唁之后,陛下入葬,就请太子司马曜入太极殿,哀家为他龙袍加身,登基朝拜。”

东晋咸安二年、公元372年九月,仅仅登基八个月的简文帝在内乱和恐惧中,病故归天,大丧之后,已是寒冬。

......

褚太后再度出面,隔岸观火的桓温,却始终也没看到满朝大臣在小皇帝面前乱起来,只得一直等待机会。

眼看几个月的时间过去,还在江北看热闹的桓温,迟迟不得消息,坐在大堂之上,对众文武官员说道:“说来也怪,陛下驾崩,一群臣子争权夺利,也该吵起来了,这么久不见动静,是何道理?”

军师郗超道:“下官以为,自庾希死后,朝中几大士族,本该争权夺利,反而悄无声息,其中必有缘故。”

另一位军师郝隆道:“想必是褚太后再度摄政,才使太子顺利登基。”

如今的桓温可不能比当初,如今已是执掌天下兵权,又铲除了庾希这个朝中死对头,桓氏一门已是如日中天。桓温道:“褚太后摄政怎样,她不过只能调动数千羽林卫,没了庾希、司马勋这几个乱臣贼子,太后谁也指望不上。”

话音未落,只见次子桓济走了进来,作揖道:“启禀父帅,江南传来消息,今春之际,皇上将择良时,举行登基大典。”

“哦?”桓温一愣,说道:“这般大事,朝廷不曾请我入朝?”

桓济道:“眼下,只知登基是太后懿旨,但并未传送扬州。”

“太后还以为有庾希仰仗,简直目中无人。”桓温顿时感觉一阵眩晕,又一屁股坐了下来。

桓济道:“父帅万不可因此动怒。”

“先帝托孤,请我四次,我尚且不去。一个小皇帝登基,连个函文也不告知,我若不去建康,太后未免轻看我等。”桓温道。

军师郗超道:“大司马不如即刻起兵,兵临城下,褚太后必然畏惧。”

“嗯。”桓温道:“老夫要让褚太后知道,我不点头,天子就不能登基!”

......

眼看新年已至,东晋为恭贺新君登基,朝廷上上下下,准备着司马曜的登基大典,小太监把新订制的朝服献上。褚蒜子道:“新年一过,今为良时,陛下要登基大典,今日百官上朝,恭迎新君,免得误时误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