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冠冕唐皇 / 章节正文阅读

0957 六尺之勇,何惧踏营(2 / 5)

作品:《冠冕唐皇

心内虽然忍不住一番吐槽,但李潼也明白京中臣员们一番奏告绝非夸大其词。

他这一路行来已经充分领略到民间对于青海此胜的饱满热情,而长安城作为大唐的首都,也是自己主要的活动场所,民众的热情必然更加的高昂。若是不作充分的预警防备措施,可能真的会发生乐极生悲的骚乱现象。

因此他便在京西馆驿中停留了一天,让一万名随驾的禁军将士们提前入京,以补充京畿的防卫力量。

城卫力量加强后,京中群臣们仍是不敢怠慢,宵禁的时间甚至扩延到了白天。特别圣人入京这一天,长安两县衙役并金吾卫街徒们分别派驻诸坊,把守坊门,将民众们限制在各坊区中,不得在城中几条主干道上聚集游行。

同时京营将士们也在朱雀大街与金光门横街等几条干道上拉起了警戒,以确保圣驾能够畅通无阻的回到大内皇城。

如此严密的城防措施,本来应该是国中发生什么严重内乱才会出现的情景,结果却因为民情过于炽热,反而让长安城中很是有一番风声鹤唳的味道。

到了圣驾归京这一天,长安城群臣们早早的便拱卫着太皇太后、皇后并一干皇室宗亲们来到明德门外的长安南郊,林立的旌旗迎风招展,宽大的帐幕纵横交错,场面盛大至极。

正午阳光最猛烈的时分,圣人行驾终于抵达了南郊,激动人心的鼓角声令刚刚告一段落,庄严的礼乐声便随之奏响。

以岐王李守礼、宰相姚元崇为首的群臣们早已经在南郊官道上班列整齐,眼见御辇缓缓驶近,群臣趋行入前,整齐的大礼参拜:“王师凯旋,臣等恭迎圣驾归京!”

等到大辇缓缓停下,李潼便在侍臣们的拱从下下车,接受群臣再拜大礼,然后便走进了南郊架设起来的大次御帐,脱下一身行装,换上了更加庄重的玄衣章服、武弁金冠,返回大帐中后在御床坐定,群臣便又鱼贯进拜。

群臣迎拜礼节完成之后,随驾宰相王方庆出班宣读敕书,将青海此战的战果略作总结。相关的战报早在此前入京的捷报露布以及传付有司的文书中多有记载,因此敕书中对于战事涉及并不多,主要还是接下来各种礼事的程序。

比如太庙献俘、皇陵祭告以及封赏六军、功士大享等等,诸桩礼程排序紧密,将会持续两三个月的时间,一直到下半年的朝贡冬集才会告一段落。

王方庆将敕书宣读完毕,群臣又是一番歌颂,然后便由刘幽求与夫蒙令卿这一文一武两员大臣驰告太庙,并向太庙供奉的先王与前哲英灵们请示献俘太庙的吉时吉日。

当然在这方面,祖宗英灵们的话语权并不太高,关键还是要看当下朝廷君臣们方便与否。圣人远征归来,难免劳顿,需要稍作休养才能以一个好状态拜谒太庙。而那些俘获的蕃国俘虏们也要洗刷打理一番,才能让这一场献俘大礼显得威严庄重。

一系列繁杂的礼节之后,帐内君臣们才能稍微轻松的对话一番,交流一下别来诸事。但也没有谈论太长的时间,李潼只是将留守宰相杨再思唤至身前,交代了一番接下来他生父李贤的追封事宜。

李潼如今虽然已经是大唐皇帝,但官方的嗣序说法仍然承认他的嗣父孝敬皇帝李弘。毕竟李弘乃是二圣嫡长,而且高宗大帝赐封孝敬皇帝,李潼在他四叔李旦之后接掌大唐帝国,唯有秉承这个嫡长的身份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法礼上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纠纷。

但他也并没有就此彻底抛弃他的生父李贤,早在继位之初便恢复了李贤的太子之位,恢复了他们这一支在法礼上的继承权,同时将两个兄长晋封亲王,淡化了法礼上谁为嗣子的味道,就是为的日后做准备。

开元以来,过去这几年的时间里,朝廷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始终淡化处理,并没有分辨的非常明确。每逢祭祀的时候,李潼也都是亲自主持他两个爹的祭祀典礼,规格上不分伯仲。

可是现在情况又不同了,青海此战他御驾亲征、大败吐蕃这个强敌,无论是个人的威望还是大唐的国力恢复都有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他已经不需要再死抱着孝敬嗣子这个法礼身份,需要给他亲生父亲李贤一个更加明确、更加尊崇的名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