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寻龙记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一十章 吴下阿蒙(2 / 5)

作品:《三国寻龙记

当时,邓当的一个手下将官,见吕蒙年幼跟随邓当,很轻视他,对外说:“吕蒙那小子有什么能耐?这是想拿肉喂虎而已。”后来,又当面耻笑羞辱吕蒙。吕蒙大怒,举刀而杀之,逃到同乡郑长家中。后通过校尉袁雄出来自首,袁雄为吕蒙从中说情,并将他推荐给主公孙策。孙策见吕蒙年纪虽小,武艺确有过人之处,便把他安排在身边作事。几年后,邓当去世,孙策授意张昭推荐吕蒙接替邓当职务,就任别部司马。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掌了江东的大权,上任后想把那些统兵较少又发挥不了多少作用的年轻将领检选出来,把他们的部下加以调整合并。吕蒙听说后,知道部队合并后,自己想有所作为,就更困难了。于是,他想办法赊来物品,为部下赶制了绛色的服装和绑腿,并加紧操练阵法。孙权检阅时,吕蒙兵马“陈列赫然,兵人练习”,孙权见后大悦,认为他治军有方。不但没有削减其部,反而增加了他的兵员,从此恩遇日隆。

孙权见吕蒙年少却能练兵,遂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此一段名为孙权劝学,吕蒙后来也报了孙权知遇之恩。正史中,吕蒙先随孙权讨伐黄祖,击破黄祖水军之时,获悉丹阳、豫章、庐陵三郡的山越起事作乱。孙权遂引军返回平乱,吕蒙随军征讨。吕蒙与别部司马黄盖、韩当、周泰等率兵镇守险要,各自以武力平定了本地区起事的山越族人。吕蒙因功被任命为平北都尉,兼任广德长。

建安十三年,孙权采纳将军甘宁建议,发兵进攻夏口,吕蒙随军出征。江夏郡太守黄祖下令用蒙冲战舰封锁沔口,用大棕绳系巨石为锥以固定舰位,上有千余人用弓弩交射,封锁江面,吴军进攻受阻。孙权命偏将军董袭、司马凌统各率百人敢死队,身穿重铠,乘大船冲抵蒙冲舰旁,董袭挥刀砍断棕绳,战舰顺水飘流,孙权军遂溯流而进。黄祖见孙权兵来,急派水军都督陈就率兵反击,吕蒙统率前锋部队,身先战阵,一刀将陈就斩落长江。孙权军乘胜水陆并进,包围夏口城。孙权督军猛攻,克其城,并屠之。黄祖只身逃窜,被小将冯则追斩。此战,孙权大获全胜,一举歼灭宿敌黄祖,占领江夏地区。战后论功,孙权言道:“此战功成,俱赖先斩陈就。”遂提拔吕蒙为横野中郎将,并赐钱千万。

建安十三年十月,吕蒙跟随周瑜、程普,在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引败军北归,留曹仁等驻守江陵。孙权命周瑜、程普统兵数万,与曹仁隔江相持。相持不久,周瑜欲夺取江陵,先派甘宁袭取上游的夷陵城,意图对江陵形成侧背威胁。于是,曹仁分兵围攻甘宁,欲夺回夷陵。甘宁向周瑜求援,诸将担心兵少,如救援夷陵,则造成江陵空虚。吕蒙对周瑜、程普说道:“留下凌公绩,我与您一道,前去救急解围,按情势不会要太多的时间,我保证凌公绩能固守十天。”接着又献策,劝周瑜派三百人用木柴把本来险峻的山路截断,当敌人逃跑时,我方就可获得他们的马匹。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亲率主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所杀过半。曹军乘夜逃走,途经木柴堵塞的险路,无奈,骑马者皆弃马徒行。周瑜、吕蒙驱兵追赶截击,获得战马三百匹,以致军威大振。随即回师渡江,进军北岸,构筑营垒,向江陵发起进攻。此时,孙权为策应周瑜攻势,派兵包围合肥。曹仁由于孤军无援,在近一年的交战中屡战失利,损失惨重,遂被迫放弃江陵城,退往襄阳。周瑜占领江陵,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带。吕蒙再度因功迁为偏将军,兼任寻阳令。

周瑜病死,鲁肃接任。鲁肃到陆口,途经吕蒙驻地。鲁肃为一代儒将,认为吕蒙是武夫出身,有些轻视他。孙权对鲁肃说道:“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您应当去拜访他。”于是鲁肃孤身一人,到大营拜访吕蒙,吕蒙设酒相待。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道:“您受重任,与关羽邻接,将要采取何种策略,以防止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呢?”鲁肃仓猝回答说:“临时看情况办。”吕蒙说:“现在孙、刘虽然是一家,但关羽实在是个如熊虎一样的将领,怎么不预定计谋呢?”于是,吕蒙详尽地分析当时的利害。鲁肃闻后大惊,越席而起,靠近吕蒙,亲切地拍着他的背,赞叹道:“吕子明啊,我真没想到您的才能谋略竟达到了如此程度。”还说:“以你如今的才略,已经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兄长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从此,二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孙权,进至濡须口,攻破孙权军江西营寨,生擒都督公孙阳。吕蒙随孙权统领七万部众抗御曹操,多次献奇计,劝孙权在夹水口建立船坞,防范敌兵,精到细密。后曹操遥望孙权的军队,见阵容威严,布防严密,慨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遂不敢轻易冒进。适值长江春讯将至,孙权写信劝曹操尽速撤兵,曹操也审时度势,主动撤军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