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非正常音乐家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24章 维也纳,金色大厅!!(求订阅~月票~)(2 / 5)

作品:《非正常音乐家

格鲁伯指挥民族乐团,演奏华夏的一首家喻户晓且极其著名的二胡协奏曲。

《二泉映月》。

就这曲子,但凡是个剪辑视频的,在“悲惨”环节一定都会截取。

毕竟,这开头属实太经典了。

俗话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但悲伤带给人的难受却惊人的一致。

这首曲子来入手华夏民族乐,既可以避免太多冷门乐器,又可以更方便的感知华夏文化韵味。

在海外,这首曲子实际上也非常的有名。

这一次,虽然乐团还是那个乐团,但换了个指挥以后,这悲伤的质感明显不一样了。

悲伤的表现方式是可以有很多感觉的。

在格鲁伯的风格影响下,这次民族乐团演奏的二泉映月,颇有一种非常东西合璧的感觉。

带有不少维也纳的质感。

维也纳人在艺术的表达上很有一种抒情与乐观。

所以,即使展现“悲”的感觉,依然浪漫抒情。

并且可以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悲伤之下是蕴含一种希望的。

当这种希望在悲伤的冲击下,如梦幻泡影般破碎后,带来的那种“悲”更加触动人心。

什么样的悲伤最悲伤?

自然是有着快乐做对比。

有着美的对比。

然后将美与快乐撕碎,这便成了“悲”。

而格鲁伯独属于维也纳人的那种乐观,更是让《二泉映月》变得精髓起来。

二泉映月,可不是纯粹的悲。

而是一种悲凉中,隐含着对幸福的向往,光明的渴求,自由的追寻。

这是一种泣求。

以及于悲凉中展现出的一种抗争精神。

这才是二泉映月的神髓!

有人觉得二泉映月就该是纯粹的悲,那其实是一种误读。

如果单纯是悲,那么二泉映月永远不会成为华夏音乐的传世经典。

因为华夏文化从来不会是如此的浅薄。

在悲凉中,你可以看到江南园林的美,太阳普照的光明,璀璨盛世的幸福。

这才是外表悲凉破败的瞎子阿炳,内心真正渴求的世界。

格鲁伯的指挥,真的是太有特点了。

不是浪漫主义,不是现实主义。

更像是一种结合体。

能于现实中,感受到那浪漫的气息。

一曲结束后,全场的音乐家纷纷鼓掌。

这里可以说是汇聚了两国最精英的音乐家,可以折服这些观众的,那必然不会是简单的货色。

鞠一躬后,格鲁伯开始讲话。

忍不住看了一眼下方的李少杰,旋即开口道。

“首先,能有这次交流的机会,我感觉非常的幸运,我可以见识到华夏优秀的音乐家们,并与他们展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