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启发(3 / 5)

作品:《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俩人职级上相差甚远,但是共同话题并不少,因为他是少有的能够完全理解徐容的想法,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的人。

他当初离开中戏并非厌倦了老师这个职业,而是因为他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以及所谓的权威专家,心思都没放在学习上,也没在理论的探索上。

比如全世界都长期被到底是“从自我出发”还是“从角色出发”这个由狄德罗的“演员的矛盾”引起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循环问题绕得晕头转向,但是在国内,除了一些老前辈,大家早就不纠结这个问题,不是都已经弄明白,而是他们似乎都全看开了,不太想去弄明白了。

而俄罗斯专家们则探索出了新的答桉:“从自我出发达到角色!”

令人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若有所思,完了什么也思不出来。

精妙的话术能够解决尴尬的场面,但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就像当代某位权威教授的“在体验的基础上再体现!”的权威论断,令人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若有所思,完了同样什么也思不出来。

这类斯坦尼、布来希特以及梅兰芳听了都只能捏着鼻子竖大拇指的论断,简直就是耍流氓,但恰恰是这些流氓反而是当今业界的权威。

徐容最令他欣赏的一点,并非他也大谈特谈理论,而是其相比之下更加“务实”,他的每一个创新的理论,都有具体的方法论、训练过程,这也是斯坦尼能成为大师,权威、专家们只能拿工资捎带着骗吃骗喝的根本原因。

也许斯坦尼、徐容和权威、专家还有更大的一点不同,那就是无论斯坦尼还是徐容都是演员、都一直从事表演工作,而权威以及专家一般不登台表演。

这是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但又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现象,一如当今国内九成九高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金融学》的老师、教授从未从事过除了炒股、买基金以外的金融工作。

徐容狐疑地看着翟天林,他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翟天林在面对自己的时候竟然那么自信,自信的以至于让他怀疑是他抄袭了他的论文。

将主要核心论点讲完之后,翟天林走到桌边,端起水杯抿了一口,视线坦然地望着教室内问道:“大家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如果有哪没听懂的,可以现场提出来,我为大家一一作答。”

朱桐彻底被气乐了,当即高声道:“这位同学,我有个疑惑。”

翟天林立刻站直了身子,伸手示意了一下:“请讲。”

朱桐瞥了一眼面带笑容的徐容,强压下心头的火气,转而以一种疑惑地语调直视着翟天林:“刚才你说重要的是观察特定群体的思想,那么这其中有一个难点,每个人的思维总是不同的,你怎么确定人物需要哪种行为,又需要哪种确定的动机?”

翟天林笑了下,道:“朱总编辑的问题真的是一针见血,高屋建瓴,是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通的树叶,群体内部也必然存在差异,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人物是固定的,确切的,如果从人物出发,自然就知道需要哪种行为,又需要哪种确定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