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帝阙春 / 章节正文阅读

041(1 / 5)

作品:《帝阙春

中秋花灯会上,花车不慎起火又很快被扑灭的事在京城迅速传开,这样的事固然能算意外,有心人却都觉得其中有猫腻。还没来得及嚼嚼舌根,次日清晨,整个朝堂都被另一件事炸开了锅。

左相徐公望在府宅中私藏北凉显贵,被太子派人当场拿下,人证物证俱全。

这事一抖露出来,朝堂和民间皆是哗然。

二月里虎阳关之败的阴影尚未散去,太上皇和数位被掳的朝臣都还囚禁在石羊城,大夏还欠着北凉数万银钱未还,那可都是百姓的血汗钱!

徐家却在这当口私藏北凉显贵?据说,还是那铁骑踏破虎阳关的鹰佐的表亲?

堂堂当朝宰相,食君之禄,却与敌国私自来往,简直骇人听闻!

纵然有些朝臣知道徐家打的算盘,甚至私心里盼望着徐家能跟北凉化解干戈,迎回太上皇,好让那昏庸宽仁的皇帝挤走精明悍厉的谢珩父子,能让他们继续从中弄权谋利,但事情摆上台面,就必须拿出痛斥的态度来。

通敌卖国,这样的罪名,没人愿意沾惹。

有位仰赖徐公望鼻息而苟居其职的官员出面解释了两句,说徐相应当只是在跟北凉商谈,意在尽快赎回太上皇和被掳朝臣,并非卖国,立刻便被骂了回去——若是为国事劳碌,上有端拱帝,下有鸿胪寺,偷偷摸摸的藏匿做什么?

争论还未休止,东宫便拿出了旁的罪证——徐家递往北凉的书信,参与徐家跟北凉暗中往来的人证。随即,徐坚贪贿舞弊、私吞军粮、草菅人命、欺君罔上等事都被御史逐一提出,具本上奏。

端拱帝震怒,令三司会审,务必查明案情!

嫌疑最重的徐坚当天便被拘捕入狱,连同涉事的家奴皆被批捕。

也不知是不是徐公望老谋深算,纵然谢珩深挖了数月,最后翻出的罪证,悉数指向徐坚,有少许牵涉了徐基,牵扯到徐公望的几乎没有。徐坚也是一口咬定,所有的事都是他瞒着父亲所为,就连那努乞,也是他私藏在府中,瞧见势头不对,才趁着中秋府中无人时送出,徐公望半点都不知情。

甚至最末送努乞出逃时,徐公望还在蓬莱春赏花灯,撇得干干净净。

蓬莱春内的那些对峙没凭没据,谢珩当然不可能拿出来指责徐公望。数日审问下来,徐坚罪孽滔天,徐公望除了管教不严、教子无方、治家失察之外,竟没有其他直指要害的罪名,而徐坚的罪行,还未到株连的地步。

于是徐坚之罪无可抵赖,徐公望以退为进,以教子无方等罪名,上书陈情。

他当年也是御笔钦点的进士,朝堂浸淫多年,写奏章的本事早已出神入化。遣词造句、谦恭态度自不必说,奏章中历陈他居于相位的重任辛苦,说他这些年忙碌朝堂之事,官位愈高责任愈重,平常对儿子疏于管教,才致今日徐坚做出这等糊涂事。而后说他辜负了太上皇的栽培,辜负了端拱帝的期许和同僚的期望,无颜再回朝堂,恳请辞去相位。

奏章递到端拱帝案头时,也迅速以其辞章精妙在同僚间传开,其间声泪俱下的悔痛态度,令人感叹。

这招以退为进,着实阴损得很。

次日朝会时,端拱帝一提起此事,便有得徐公望授意的朝臣进言求情。

徐公望居于相位数年,虽弄权贪贿,到底也做过几件好事。且他是太上皇留下的相爷,虽有教子无方之过,到底没有直戳要害的铁证。加之徐家盘踞朝堂,树大根深,跟徐家利益牵系的门生遍及朝堂,其中还有数人握着军权,端拱帝也不想操之过急。

战败后国力尚且贫弱,朝堂并不安稳,要除了徐公望这糟老头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稳稳当当的夺回权力,还能叫朝堂归心臣服,不起内乱。

端拱帝本就没指望趁这一次机会便将徐公望彻底打翻在地,遂在许多朝臣的求情下,罚俸为戒,依旧留了徐公望的左相之位。

但徐公望的威名地位,却就此一落千丈。

朝堂上的事,姜瞻顺理成章的接手了许多,趁着查案牵扯出徐家同谋的机会,换上些新提拔的官员。

京城内外,百姓亦将徐家骂得狗血淋头。

那座屹立数年的相府,也终于在中秋后突然降临的寒雨中,露出凄凉景象。

*

那些事伽罗只是耳闻,并不曾留心。

她此刻正躲在南熏殿内,跟谭氏剥栗子吃。

窗外雨声淅沥,南熏殿的侍女嬷嬷都被打发去歇息,满院清寂。岚姑知道祖孙俩有话要说,自寻了薄毯,坐在廊下的躺椅中盖着,半是眯眼养神,半是临门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