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初唐四杰(2 / 5)

作品:《大唐:爹,我真没想造反啊!

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数“初唐四杰”,而卢照邻便在其中。

这四人个个非凡,王勃六岁能文,骆宾王七岁成诗,杨炯十岁应神童举及第,而卢照邻十余岁便博学一方,声名远播。

其中,卢照邻的命运最悲惨。

年少成名遍历繁华,无奈命途多舛,历经坎坷,长期沉沦下僚,又遭牢狱之灾,弄得家破人亡。

到了中年时期,本以为历经苦难,应该能走上人生巅峰,可谁曾想到,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个玩笑。

卢照邻病了,病得很严重,连药王孙思邈都无能为力的那种。

正如他在《五悲文》中写的那样“骸骨半死,血气中绝,四支萎堕,五官欹缺。

皮襞积而千皱,衣联褰而百结…了无生气,黑暗而绝望,惨状赫然,不忍卒读。”

那时候,他才不过四十岁,历经磨难,心性早已经坚韧不拔,然而碰到这种事的时候,他还是崩溃了。

病痛缠身,连动弹都十分艰难,加之情况恶化,腿脚萎缩,这样的打击与苦难足以把一个人击倒,于是他投颍水求得解脱。

从病床到颖水,几公里的路程,但是卢照邻就这样拖着残缺的身子,一瘸一拐到了颖水河畔,投河自尽。

这是一位文豪,除了诗词歌赋以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丝尊严。

正如明代张燮谈到卢照邻的感慨:古今文士奇穷,未有如卢升之之甚者。

夫其仕宦不达,则亦已耳,沉疴永痼,无复聊赖,至自投鱼腹中,古来膏肓无此死法也。

意思大概就是,卢照邻大概是所有文人中,最为凄凉的一个,同样也是死法最荒唐的一个。

不过现在,卢照邻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正意气风发入长安,准备大干一场。

而且这时候的他,也不过是寂寂无名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