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3年 / 章节正文阅读

317章 他是来文联蹭饭的人吗(2 / 3)

作品:《重生1983年

“柳梦秋同志,别拿梦中想象的东西,拿来炫耀,要确有其事才行。”

还每个月上千稿费,你以为是名作家或者名诗人呀。

柳梦秋问在场东林县和宇昌县的另外几个人。

“你们有哪位是喜欢读诗的,而且订阅过《名诗刊》、《星月》、《绿源》这几本国内有名诗刊的?”

坐在蔡凝阳旁边的一个男青年回答说:“这几本诗刊我都订阅了,每期我都看。”

“十月份《名诗刊》是不是有一组《棋说新语》诗歌,获得黄大师的特别点评?”柳梦秋问道。

记得组诗后面介绍诗人一行上,还留有诗人的通讯地址。

假如你看过了,你不知道写诗人是俞督县人。

“是有这样一组诗,黄大师给了很高的评价,说是开创了诗坛新风气。”

“诗人叫什么名字?”

“我看诗从来不看诗人名字和他的介绍,只是关注他写的诗本身。那本诗刊我这次开会还带了过来。”

他从裤兜后面把卷成一团的诗刊拿了出来,当场翻开。

“诗人名字叫潘大章,俞督中学生……”

王志强震惊了:“俞督中学的学生,叫潘大章?”

因为他看见旁边年轻人的胸牌上的名字就是潘大章三个字。

“你就是潘大章?你是中学生?”

蔡凝阳本来还在小口小口斯文的吃着美食,听说对面的年轻人在国刊《名诗刊》上发表过有影响的诗作。

也激动地抢过诗刊。

从头到尾看了一篇,包括黄大师的推荐文章。

“小潘,你诗歌水平在冈州地区无人可比。”

柳梦秋郑重地问大家介绍:“潘大章同学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今年才十七岁。九月份省青年报副刊上刊登一首诗,十月份在《名诗刊》上发表了这组诗,然后陆续在《星月》、《绿源》等几本诗刊上都发表了组诗,十一月份在《名诗刊》又发了一组诗。不仅仅诗歌方面有突出表现,小说在著名的打工杂志《江山文艺》上有一篇长篇小说在连载。在座的有谁看过《江山文艺》杂志的?”

坐在王志强旁边一个短发女子说:“我,我每期都看。现在每期都有一篇《陌生城市》的长篇连载,写得特别有水平。笔名叫赤脚樵夫,对,就是这个笔名。”

柳梦秋:“也是我们潘大章同学写的!”

潘大章只是静静地吃自己的饭,并不参予他们的议论。

也不在乎他们投来的崇拜的目光。

柳梦秋饶有兴趣地问王志强:“你说我们俞督县的潘大章同学有资格参加市文代会么?他是来蹭饭的吗?”

王志强挠了挠头说:“我才是每年都来市文联蹭饭的人。”

他的脸有些微烫,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扒完碗中的饭,喝了一口鲜汤,就起身离开了。

蔡凝阳:“这次文代会,小潘同志肯定要吸纳为市作协会员了,明年省作协肯定会邀请去参会。不要说以后,现在就已经是大诗人,大作家了。不仅是俞督县的骄傲,也是冈州市的骄傲,而且是我们省的骄傲……”

潘大章吃了二碗饭,菜也味道不错。

他笑着对大家说:“菜都凉了,大家先把饭吃饱再说。”

他喝了碗汤,对另外几人说:“我吃饱了,你们慢点吃。”

他走出餐厅,来到宾馆外面小花园。

院子里几棵大槐树,落叶开始纷纷飘下。

刚才几人的议论,以及各种复杂的心态,面前满目疮痍的秋景,不禁触动他的诗思灵感。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记录本,快递写了一首诗。

宁昌县那位短发女不知何时静悄悄坐到了他的旁边。

“小潘同学你真的是个奇才,看你文思泉涌的样子,真的令人羡慕。”

写诗当然要靠灵感,不象写小说靠的是各方面的积累和感悟。

“小潘同学,我想跟你探讨一下你那篇《陌生城市》长篇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以及几位女性配色,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吗?还有你的年纪,从你的小说中,感受到的是成熟的心态。那些感悟和思想,完全不象是一个中学生作者所拥有的。”

“或许是我少年老成吧。”

潘大章才懒得跟她讨论这种无聊的话题。

看见柳梦秋和徐梅娟从餐厅走了出来,主动迎了上去。

“小潘,没有其他什么节目吧?去逛逛街,怎样?”

柳梦秋刚才怼着王志强哑口无言,心情特别爽。

今天是报名第一天,组织方没有安排什么事项,可以自己活动。

“好呀,我也想出去逛逛。冈州这座历史名称,我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深。”

三人走到了街上。

白云宾馆向南是汽车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