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3年 / 章节正文阅读

295章 堂兄想租地种薄荷(3 / 3)

作品:《重生1983年

狼狗二牙蹲在一棵槐树下,警觉地观察周围的动静。

一眼看见潘大章两人,疯狂地奔跑了过来。

“想不到二牙还是很念旧的。”

二牙围着他摩托车撒欢。

潘德东回头也看见了他们两个。

“大章,你去冈州买冰箱?买个冰箱还跑到冈州去?”

“不是的,我驮了一台冰箱到小芹家,这台拉回家里用。这冰箱是我店里卖的,有货卖给别人,不要自己家都没有用。”

“兄弟,你真厉害,生意越做越大了。不错!哥哥都不如你了。”

潘大章知道前世那个欧阳,在谢家当了七八年女婿,就有资金在俞督县建了一栋欧阳大厦。

按照现在的物价,建一栋欧阳大厦那样的建筑,恐怕至少要花费三五十块才行。

他现在手上有三十多万,假如县城地皮可以购买,他动用所有资金,建一栋酒店建筑,似乎也能够完成。

“德东哥,自己兄弟面前就不用打埋伏了,在谢叔这里好好干,不用多少年,不要说月舟村,就算是俞督县,你的财富也是数一数二的。”

潘德东此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大章,你家几亩地,割了水稻后有没有翻耕过来种油菜仔?”

现在的村民都有这个传统,秋稻收割后,及时把稻田翻耕,然后种上油菜,来年开春,油菜仔收割完就可以种早稻。

不让稻田荒废。

因为此时的村民刚从生产队吃不饱饭的年代走过来的。

种下足够自家食用的粮食,是每个农民最基本的需求。

此时广东沿海城市也才刚刚开放,去广东打工的人也不算多。

再隔几年,去广东打工的村民过春节时回到家,挣到了比种田更丰厚的收入。

外出打工的村民才逐渐多了起来。

于是很多土地便丟给了留守家中的老人耕种了。

几年后,平时间村里几乎都看不见青壮青年男女的影子。

“我家才三个人的田,割完水稻后,我妈就让人去撒了一点红花草,并没有去种油菜。”

潘大章记得他家几块稻田是跟自家稻田是连在一起的。

“大章,你还知道谁家的田没有去种油菜的?”

潘大章不知道其他人的,但他知道潘云田和潘广春两家的稻田都没有去种油菜。

都只是在收割后的稻田撤了红花草。

“云田家和广春家的稻田都没有种。你准备租地种薄荷?”

潘大章想到了他的用意。

“我说大章弟就是我们一帮兄弟中,最聪明的一个人。我一说,你就知道了用途。”

潘德东点头说:“我是想在我们村租一大片地,用来专门种薄荷,这样就可以增加薄荷产量了。不瞒你,今年我这里熬出的薄荷供不应求,还有很多人交了定金,都没办法给人家货。”

“夏祺村没有村民愿意种薄荷了?”

夏祺村几乎有一半人的土地都种上了薄荷。

“唉,夏祺村能够动员的都动员过了,其他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拿田来种薄荷了。虽然我们给的价钱是种田收入的几倍以上,但是这些死脑筋还是抱着传统的观念不肯变通。”

潘德东无奈地说。

夏祺村有一半的田地种薄荷,也主要是靠谢礼华村支书的面子。

谢礼华几次跟他商量:“要是可以动员月舟村人种薄荷就好了。”

他也经常念叨着增加种植面积的事情。

“这个薄荷不会很难种吧?”

“一点都不难,比种水稻轻松多了。”

潘大章想到另外一件事,潘六月曾经跟他说过,月舟村除沙厂会拿来竞标外,三个大水库,二十多口鱼塘,还有牛岭山那片茶叶地,甚至河岸边那几百亩沙滩地,万子岭后面几万亩的林地,都可以拿来承包。

“沙滩地也可以种薄荷吧?”

“可以呀。”

潘大章认真地对他说:“德东哥,你想租地的话,我告诉你一个消息,是上次六月伯亲口跟我说的,河岸边那几百亩沙滩地,可以拿来承包。不知道现在拿来承包没有?”

潘德东兴奋地叫了起来:“明天我就跑去村委问问。若是没有,我就去承包下来,那怕承包一百亩地,也可以增加很大的产量。”

“德东哥,还有一个问题,你租这么多地,谁又来帮你种薄荷呢?”

百亩地单单耕种的人至少也要十几个人劳作吧。

“先把地租下来再说,大不了到时多付点工钱给人家,总可以请得到人的。”

潘大章想到一个人。

“你租地下来后,可以去找四叔,让他带人去种。只要有机会让他赚钱,他肯定会愿意去种植的。他除了种自家那点田之外,还去做什么鞭炮,那玩意又危险又辛苦,也不一定能赚多少钱。他一家人都五六个劳动力,又那么勤快,肯定行的。”

前世的四叔因为造鞭炮而发生了事故,死得特别惨。

今世指给他一条活路,假如能逃过这一劫,也算是重生所带来的福利。

虽然前世四叔对自己家极不友善,也经常欺负自己父母。

但是今世他在自己手里翻不起波浪。

况且死状那么悲惨,他也起了恻隐之心……

假如能够改变他前世的劫难,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几次出手阻止,听他劝告的最后都改变了命运……

潘德东听了也是眼睛一亮。

“对,大章考虑得真周到。我等下就回村去打听,再顺便去找找四叔。”

他感到每次跟潘大章聊天,都有意外的收获。

难怪大章生意越做越大。

脑子好用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