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82章 宫里宫外(卌四)宸翰与意外(4 / 5)

作品:《大明元辅

历史上的武丁,在利用傅说进行强化王权的同时,也在理论和制度上对采取了集中权力的措施。其集中王权的方法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尚书·说命》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一是强调“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的君臣秩序。简单地说就是“天赋王权”,所以“君君臣臣”是有道理的,因此建立了一种君臣尊卑体系,也是一种阶级化的社会伦理。

二是改革用人制度,加强商王对官员的任免权。所谓“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

于是,商朝在武丁时期建立了任人唯能、任人唯贤的规则,力图改变盘庚所强调的“惟图任旧人共政”的用人模式,最终取得了对官吏的最终任免权。

武丁这么做,在当时来说实际上是对旧贵族在任职特权上的否定,大大加强了商王选拔官员的自由度,对王权的加强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是改革祭祀制度,把神权掌握到商王手中。商代前期与王权对立的贵族主要是依靠神权,《尚书·君》中说:“时则有若尹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所以列举的权臣皆是“格于上帝”的巫师,神权构成对王权的主要威胁。

商代的神权最主要表现于祭祀权,后世有研究表明,武丁前期的祭权十分分散,多种非王卜辞都有频繁祭祀祖先的记录,有的甚至祭祀商王的远祖。针对这种情况,武丁提出:“黩予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对祭祀进行了改革。

而与此同时,武丁时期,特别是通过对土方、舌方和羌人等方国部落的一系列战争,不仅消除了边患,有利于边疆的开拓和发展,而且通过战争掠夺了大量财物和奴隶,从而又促进了商代奴隶制社会经济的前所未有的发展。

高务实忽然觉得,朱翊钧把他自己比作武丁恐怕真是意有所指,这边功方面尤其明显。

既然边功方面如此相像,那么其他方面又是否一样呢?

君臣伦理,这一点应该不必皇帝再强调了,现在没人敢对此发起挑战,皇帝大概也不会认为这方面有什么隐患。

官员任命权?这是皇帝的权力,大明朝在这一点上也并无太多隐患,皇帝想任命谁就能任命谁,即便内阁辅臣,皇帝想要中旨任命也不是不可以,只要那人敢做就行。

虽说“只要那人敢做”本身经常出问题,但臣子不肯就职是因为社会舆论压力,而并非皇帝没有任命权。所以高务实认为,皇帝这里并不是暗示要他帮忙夺回官员任命权。

那么,还有什么人事权力不在皇帝手里吗?似乎是有的,在今天这个皇嫡子满月的特殊时间,皇帝忽然以武丁、傅说来暗示,难保不是指皇帝失去了对太子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