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81章 朝归倭附(十二)前车之覆(4 / 4)

作品:《大明元辅

“赏赐占城国王黄金百两,?金五百两。六年,?赏赐黄金百两,?金五百两,锦绮纱罗五?匹,彩绢百匹。”

此外,由于海上航?任务艰巨,时间总是长达数年,随船官兵人员损耗较大。为了激励将???,在每次航?归国后,皇帝还要对船队官兵进?大规模的赏赐。如永乐九年就?次性赐“钞??万锭并彩币等”。

根据《论郑和下西洋?书中的考证,仅是低级船员,每人的赏赐就有10锭,以舰队每次出?数万人的规模来计,光是银两赏赐就至少达到甚至可能超过30万锭(一锭并非只有一两)。

从上述两?面可以看出,在永乐时期,大明五征蒙古,四征交趾,?疏通运河并大修北京城。这对于?个刚刚经历过“靖难”内战的国家??,其耗费是难以想象的。

推?下西洋花费更是?笔?底洞,如果朱棣只是?个单纯好大喜功的皇帝,那么他的确可能做出下西洋这样的炫富之举。

但是,要考虑到下?次西洋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这样花钱买面?的事情顶多也只会??两次,?不是在永乐朝连续下西洋六次之多——这已经不是好大喜功能解释的了,只能说除非朱棣是个神经病。

然而神奇的事情来了,据史料记载,虽然面临巨额开销,再考虑到郑和下西洋时“靖难之役”带来的国内战争创伤尚未完全消除,可是终永乐一朝,大明朝廷的财政状况居然都没有恶化。

“永乐间,虽营建北京,南讨交趾,北征沙漠,资?未尝乏。”——《明史·黄福传

这就奇哉怪也了,在国内财源没有得到有效拓展的情况下,大明大肆花钱却没有出现财政危机?

很显然,唯?合理且可信的解释,就是郑和下西洋从事的贸易活动给大明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益。正是这种经济利益,维系了朱棣在位期间的巨额花费。

?且据陆从东主编的《静海沧桑?书初步核算,以郑和下西洋为特征的明初海外贸易开放政策,给大明朝廷带来的巨大财富至少是“白银千余万两,黄金三?万两”。

这就是高务实认为的“获利巨大”。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和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