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79章 平倭(廿一)提议换帅(4 / 5)

作品:《大明元辅

如果非要说还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开中法早期商人手里的盐是找朝廷领取的官盐,然后拿盐贩卖而购入内地省份粮食运往边疆,而如今京华商社运去朝鲜的粮食则来自于南疆——具体这些粮食怎么来的高务实没说,不过无论是皇帝还是诸位辅臣,也都不太在意,或者不便细论。

高务实在财务后勤方面的才能早已无须自证,他既然说粮食问题已经不成问题,那君臣上下也都无话可说,接下来就轮到谈谈朝鲜前线的南北军矛盾,以及宋应昌和李如松之间关系微妙的事了。

其实单说后者,问题并不大,在高务实以书信分别回复了他们二人之后,两人的关系不说和好如初吧,至少也能维持表面团结。由于互相之间都得看高务实的面子,这个班子搭配其实也还能够有效运行。

真正的麻烦还是在于南北军不和,这一点是最难办的。眼下南军方面在朝鲜没有谁够资格和李如松相提并论,出兵的主力也的的确确是辽东军,因此北军强势理所当然。

然而南军人数虽少,却偏偏是火器化程度更高的那部分,尤其是在攻城战中可以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因此他们“有脾气”也不足为异。但这样一来,双方的矛盾就不好开解了。

按照高务实的看法,此时要想解决问题,要么派一位双方都不敢违逆的新统帅过去——那除了御驾亲征之外,几乎就只可能是他高务实自己了,连戚继光都不行,因为李家军可不见得会给戚帅面子。

然而高务实现在还并不想去朝鲜,他此前的计划是除非大明要针对日本本土发动攻势,否则就还没到他亲自去坐镇的程度。

如此一来,就只能用另一套办法:李家军回镇辽东,新派大军取代李家军,并与南军密切配合,进行下一阶段的作战。

这个计划的好处是高务实手里有人可用,坏处是要调整九边和察哈尔新收复地区的防务,多少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如果万一调动之后出了什么乱子,提议之人肯定是要被牵连的。

直白点说就是这么干很需要魄力,要敢于承担可能出现的变乱,对于大明内阁这个层级而言,求稳大抵总是大家的第一诉求,因此在这之前根本没人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不过,这对于高务实而言却谈不上危险。察哈尔力量真空之后,这片地区周围的几股力量都曾经在他高某人旗下作战,而他也有足够的威望和实力震慑他们。故此,只要他高务实本人没有离开中枢,而是继续坐镇于京师,就不怕这些势力敢有什么非分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