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400章 魔幻的变化(5 / 5)

作品:《大明元辅

这位学者在他的成名大作《万历十五年》中有不少论点并不为高务实所赞同,但高务实是个就事论事的人,他对于其作品中“洪武型财政”的相关论述基本认可。

这个“洪武型财政”是怎么回事呢?大抵就是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对贪腐深恶痛绝,同时深谙“猪肉过手,留下层油”的官场智慧。于是他自作聪明的设计了一套以实物和徭役为主体的征税制度,即让纳税人直接将物资缴纳给消耗部门。朱元璋认为,这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

于是,在“洪武型财政”的组织调度下,苏湖生产的粮食送往西北遥远的边疆军营;江西煅烧的瓷器运向北方的京师宫殿;浙江编织的丝娟赏赐后宫佳丽……所有的赋税收入直接与消耗部门挂钩相抵,而朱元璋自己则事无巨细的将国家各项开销中所需物资分配给全国的县城。

理想化的计划经济,往往是开历史的倒车,最起码唐、宋的货币税又退化成了实物税。一个消耗部门(需要使用物资的衙门单位)可能要接收数十个县的实物,对县城来说也同样麻烦,比如京师宛平县的一位知县就曾经抱怨说,他们县要给个朝廷27个消耗部门缴纳各种实物税,而这些林林总总的东西加起来,总价才区区2000两银子。

这种乌托邦式纳税制度,在高务实这个后世之人看来委实太过魔幻。他甚至记得自己过去看史籍的时候看到过,明亡前夕一位户部尚书向皇帝上呈全国欠税报告中,甚至列出某县拖欠宫廷价值二十八两白银的蜂蜜这种琐碎小事。

高务实对此目瞪口呆:你是堂堂户部尚书啊!“价值二十八两银子的蜂蜜”这玩意,是怎么需要劳动一位国家发改委主任兼财政部长、人民银行行长等一系列职务的大佬惦记的?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魔幻,在大明朝广袤的国土上,徭役们车载牲驮着粮食、棉絮、染料等各种乱七八糟的物资,川流不息地往来于大江南北缴税,运输费用常常远高于物资价值。

这玩意不改,你们指望我高日新会去管那二十八两银子的蜂蜜欠账吗?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阴天好心情”、“流光剑语”、“雪碧无量”、“特斯拉的漏电保护器”、“单骑照碧心”、“东莞光头王”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我怀疑长此以往,我的月票会比周推荐票高,这也有点魔幻啊各位!推荐票虽然没啥大用,好歹能让数据看起来正常一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