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昆虫记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十章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2 / 4)

作品:《昆虫记

书中说道:“根据克莱尔维尔在报告中所写,他见到一只死去的老鼠,一只食尸虫在一旁准备将其掩埋。无奈老鼠身下的土地太硬了,食尸虫只好在不远处另找了一个地方挖坑。坑挖好之后,食尸虫试着将老鼠挪进坑中,但是它用尽了全力也没法将老鼠移动,于是它飞走了;它放弃了吗?当然不是。不一会儿它就飞回来了,还带着四个救兵;在同伴的帮助下,食尸虫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将老鼠拖进土坑内,并将其埋葬。”作者认为,这种行为令人非常惊诧,食尸虫的举动带有明显的理性思维。

书中还写道:“格莱迪茨有一次叙述了一件关于食尸虫的事情,也能说明这种动物非常有理性。他有位朋友想得到一具蟾蜍标本,在将蟾蜍尸体风干的时候,他怕有虫子来破坏,就用一根木头立在地上,将蟾蜍放在木头的顶端。就在其他虫子一筹莫展的时候,食尸虫显示出了它高人一等的智能。它在木头底下刨土,最后木头倒下了,那只死去的蟾蜍被它抢走了。”

透过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食尸虫的高超智能。它不仅懂得找人帮忙,还懂得推理,让人十分敬佩。在我看来,这种简单的推理和人类早期的哲学观十分相似。不过,这些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是不是有人随意编造的呢?如果从别人编造的故事中得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结论,那岂不是很好笑、很天真。

在我看来,天真没有什么不好,尤其是在昆虫学领域。在很多人眼中看来,天真是犯傻,是精神失常。确实是这样,没有一点儿天真的话,谁会把时间全部消耗在虫子身上。那是孩子才会干的事情。我们都是天真的热爱,但是我们不会像孩子一样天真地相信一切。在判断动物是否具有理性思维之前,我们应该先具备理性思维。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实验,让实验得到的结果、数据来说话。如果单凭着几个实例就归纳出某种昆虫的特性的话,那是不严谨的、不能令人信服的。

伟大的掘墓工,我绝不是在诋毁你的智能,我也从来没有想要这么干过。恰恰相反,我在大量收集你的事迹,并把这些事迹中体现出的聪明才智都一一指出。这些事迹哪一个都不比那些挖掘木棍得到蟾蜍之类的差。有朝一日,这些事迹会让你们更加大放异彩。

我的目地并不是仅仅使你们得到一种名声而已,不是这样的。历史是由实事构成的,是由无数个实事不断发展构成的。我想做的只是想确认一下,人们认为你们拥有逻辑推断、判断的能力,我只想你们诚实地告诉我,这是不是真的,你们到底具备不具备。这就是我的目地。

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要指望哪天碰巧看到食尸虫在表现它的聪明才智。我们还是要用一贯的做法,那就是将其装入笼子,带回实验室。这样就可以随时观察它们了,还可以把你想得出的一切考验它们的方法都用上。在我们这里,食尸虫并不多见,怎样给笼子找到合适的居民呢?在当地有一种食尸虫的近亲,被称做是现场食尸虫。它们的数量非常少,往年的话,一春天找到三四只就算不错了。今年想多捉几只的话,必须要动一下脑子,要不然,就无法满足实验需要了。实验最少也得需要十二只。

这些小东西本身就少,再加上来无影去无踪的,要是满山去找,就像大海捞针,不会有所收获;再说,四月份是进行试验的最好时间,要是四月份过去了还不能给笼子找到足够数量的主人的话,那就前功尽弃了。我们将采取什么智谋呢?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变被动为主动,不去跟在虫子后面找,而是收集大量的死鼹鼠,守株待兔,让虫子自投罗网。它们的嗅觉非常灵敏,和猎狗有得一拼,到时候闻到尸体在太阳下腐烂的味道,肯定忍不住从四面八方赶过来。

我家附近的土地十分贫瘠,到处都是散落的碎石。幸好附近有个菜农,他每隔两三天来我家一次,带来那些在肥沃土壤中长出的蔬菜。我向他说明我的需要,那就是需要大量的鼹鼠;他是一个好人,痛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其实他们对于这种破坏蔬菜和庄稼的动物恨之入骨,恨不得将它们永远消灭。这个菜农回去后设置了更多的陷阱,并且增加巡逻次数,用铁锹将那些不幸被他撞到的破坏者砸死。我则在家里焦急等待,对于此时来说,这些鼹鼠远比蔬菜更重要。

开始的时候,这个老实的菜农觉得我的要求很好笑。他不明白,我为什么将这些讨厌的农田破坏者看得如此珍贵。尽管他痛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但是我看出,他的心里还在嘀咕。他说不定在想:这个家伙要这么多鼹鼠干什么?难不成是想用鼹鼠皮做一件法兰绒衣服吗?这可是治疗风湿痛的好方法。

鼹鼠被按时送到,有时候是两只,有时候是三只,还有时候是四只,每次都是用菜叶包着,放在筐底。对于我这个奇怪的要求,这位忠厚朴实的老实人从来没有多问。没过多久,我就拥有了三十多只鼹鼠。我将它们在院子里随处摆放,地点都是那种光秃秃的地面,便于到时候好收集猎物。

剩下的工作就是等待了,我每天跑好几趟,去翻看那些鼹鼠的尸体。这桩差事一点儿都不累,但是十分恶心。如果是一般人,决不可能完成的。就连我的家人,这一次也躲着我,尽管它们看惯了我捣鼓各种虫子。唯独只有我的小儿子保罗帮助我,他非常敏捷,用小手抓虫子比我麻利多了。我觉得自己从事的是很严肃的研究工作,但是请看看我的助手吧,一个不识字的菜农、一个幼小的孩子。

有了小保罗和我轮流值班,我们独自守着这些腐肉的时间就不会太长。天上的风将腐肉的味道吹向了四面八方,收尸工们纷纷而至。最开始我们捉到了四只食尸虫,到最后我们一共捉到了十四只。在此之前,我捉到的所有食尸虫也没有这次捉到的多。以前的捕捉都是很随意的,没有经过事先策划,更没有使用过诱饵。看来我这次的计谋非常成功。

我先谈谈食尸虫在正常情况下的工作情况,然后再向你们展示一下笼子里面的那些俘虏。食尸虫从来不挑食,它们没有特别喜欢的野味,也没有不喜欢的。除此之外,它们还不去考虑猎物的大小,不考虑自己能否搬得动。总之,它们是碰上什么吃什么。它们的猎物有鼩鼱那么小的,也有田鼠那样大的,还有鼹鼠、阴沟鼠、游蛇那样巨大的。那些巨大的食物,它们根本就不可能搬动,更不可能将其掩埋掉。因为它们太大了,食尸虫想挪动它们,简直就是蚍蜉撼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