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黄天之世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八十三章:破釜沉舟(6K大章)(4 / 4)

作品:《黄天之世

他们不想再过以前那般猪狗不如的生活,他们不想再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他们不想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穷困潦倒、风餐露宿、永无翻身之日。

他们聚集在黄天的战旗之下,为黄天而战,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理想。

他们坚信,黄天之世必将到来!

战阵从一开始便已经是进入了白热化。

汉军的军卒早在上官的宣讲之下,明白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只有背水一战,因而奋勇上前,只想击溃眼前拦路的明军,逃离繁阳。

兵法有云:归师勿遏,意为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便是因为想要回家的士兵欲望强烈,已经没有多少的退路,而拦住他们则是断绝了其生路。

人有活命的本能,生路断绝,人为了能够活命,将会无所不能用其极,只求一条生路。

繁阳城外的原野之上,一场比起当初参战人数多达二十万人的东郡之战还要惨烈数倍的战争正在进行。

火红的潮水不断的冲击在土黄色的磐石之上,每一次的冲刷,都会掀起无数的血雨腥风。

汉军前赴后继,呼喝着向前,已经快要接近疯狂。

但是无论汉军多么的疯狂,明军的军阵却是毫不动摇,犹如立在河中的砥柱一般屹然不动。

军卒凄厉的惨叫声在两军的军阵之中此起彼伏,鲜血一阵接着一阵迸发出来,锋利的环首刀和枪戟在战场之上,疯狂的收割廉价的人命。

每一分每一秒,汉明两军的阵前都有无数的军卒倒下。

鲜血流淌,泥泞的草地之上在一处又一处的低洼之处,坑洞所在之地,逐渐形成了一汪又一汪的血潭。

难闻的血腥味充斥在每一名军卒的口鼻之间,但是却没有人去顾及。

两军阵前,汉军的将校大吼着向前,状若癫狂,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

每当一名明军武卒倒下,便会有更多的明军武卒接替而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许安征战十数年,身经百战,其战阵上的经验甚至不属于皇甫嵩,比起孙坚来说更要多出许多。

这样大规模的军团作战,以及调动补充对于许安来说不过是轻而易举。

而在这样的大战之下,明军武卒长期以来的训练也使得他们能够保持着军阵的稳固。

与之相对的每死去一名汉军,都会有更多汉军军卒涌来。

这并非是孙坚指挥得当,而是汉军此时真的已经没有了顾及,他们的生路被明军所隔断,只有击败了明军才可能保全性命。

但是明军的军阵若是能够这么轻易的被冲开,那么便也不是明军了。

汉军猛攻了两刻钟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倒在了前阵,尸体几乎堆积成山,而其后方的军卒也难以接续,明军的步弓手和弩车虽然撤退,但是他们仍旧没有停止射击,只是将射程放远,去进攻那些后方赶来支援的汉军。

这個时候,汉明两军的箭雨明显稀疏了一些,弓手的体力不是无限的,他们已经开始轮射,大战并非是一时半刻便能结束,尤其是这种数万人的堂堂阵阵之战。

汉军因为后续军队无法衔接的问题,只能是暂时选择撤退。

不过战场并没有因此而停息下来,汉军的第二轮攻势转瞬已至。

“咚!”“咚!”“咚!”

汉军的战鼓声再度响起,那刚刚平息下去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亦是再度响起。

无数红衣玄甲的汉军士卒重新汇聚在一起,再度形成了一道巨大的浪潮,向着明军的军阵狠狠拍击而来。

这一次,汉军的攻势再度变强了数分,前阵明军所遭受的压力比起第一轮汉军的攻势更为巨大,一些由明军锐士组成的军阵已经是接连出现了缺口。

许安很清楚,孙坚必然是投入了一部分的精兵,他注意到汉军旌旗的变化。

第二轮进攻的汉军其旗号证明了他们是孙坚麾下的嫡系部队——豫州兵。

千里镜下,在孙坚的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的甲骑,汉军的锐士还有丹阳兵这两张王牌也出现在了汉军的前阵。

冷冽的杀意在许安的眼眸之中流转。

许安一直习惯于谋定而后动。

其实无论现在孙坚作何选择,都已经只是徒劳无功,都是在许安的谋划之中。

从皇甫嵩兵败的那一刻开始,胜负便已经分下。

这普天之下已经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的事物,可以阻碍太平道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