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儿女成双福满堂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零五章 说媒(2 / 4)

作品:《儿女成双福满堂

或者,有什么事儿,就不需要姑姑亲自出面奔波操心了!

他还是小吧!虽然他自觉已经长大成人了,可在姑姑眼中,还是个小孩子吧!所以,姑姑这次去边关寻找二叔他们,才只和爹爹商议,只让爹爹知龗道……

“嗯,我一定快快长大,我长大了,娘有什么事儿就会和我商量了……嗯,我长大了,就不用娘再受累操劳了……我好好孝顺,就让娘在家享福……”阿福没有在意俊文未尽的意思,却从自己心里说出这么一句类似宣誓的话来。

俊文心头一暖,也有些隐隐的惭愧。这个道理连阿福都明白,他怎么还会隐隐生出那种不虞之情来?

不论姑姑还是爹爹,之所以没把他当成大人,固然是因为自己年龄还小,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表现出来的能力不够,不足以让爹爹和姑姑把他当成大人看待啊!

想通了这个关窍,俊文只觉心中一松,俯身牵住阿福的小手,笑笑道:“好,大哥和阿福都要努力,快快长大,早日替大人们分忧!也早日能够好好孝敬他们!”

阿福仰着脸看着大哥,郑重地点头。

然后,由着大哥牵着他回了家,准备吃早饭去上学堂。

俊文如今负责炒药和收购罗布麻,下午收完罗布麻,就也去学堂听半天课。因为他年龄大,领悟力和理解能力要强一些,而且也更加知龗道用功,是以课程基本都能跟得上。而且,之前邱晨已经将简单的加减法和珠算口诀教了他,这些日子,俊文每天晚上写字读书之余,总会拿出小半个时辰来,拿着家里的账簿子练习珠算,如今也算是比较熟练了,每日罗布麻和收支账目都算的清清爽爽的。

俊文带着四个弟妹和刘氏一起吃了早饭,四个小的带着小厮丫头去学堂,他也给帮工们提了药料,然后去了后院。

前院有了两个大丫头和三个婆子,又有兰英、玉香和秀儿三个,准备午饭的食材,做着针线,一群人陪着刘氏说说笑笑的,倒也不寂寞。

杨树勇回到家里,也不敢流露出什么,和刘氏打了招呼后,就带着大兴和青江去了东院。

东院的门窗装好了,也上了漆,如今每日打开门窗通风,如此晾上七八天,墙壁也就干了五六分,届时还要在墙壁和顶棚糊纸,安装窗帘、门帘和帷幔,再然后才能装修。

在东院前后看过一遍,杨树勇嘱咐顺子媳妇和青江媳妇看顾着些,把东跨院的菜园子翻一翻,准备种伏菜。这才带着大兴和青江去了二魁家。二魁家已经开始建房,邻居百舍的,二魁夫妻又和海棠交好,海棠和林旭都不在家,他也得代表林家去帮帮忙,捧捧场。

二魁家建的毕竟是个小院子,屋子也只有三间正房,五十个力工也用不开,再说了,有那么一些人怕二魁家不会如林家那样支付工钱,就找借口没来。是以,杨树勇绕过林家西院,就看到林家西院和兰英家之间的空地上,青壮们已经开始挖地基。不过只有二十来口人,都是平日和二魁一家交情好龗的。

杨树勇和二魁、满囤爹打了个声招呼,就带着大兴和青江,拎着铁锹寻了一段地基开始挖起来。不过,他也将今儿来二魁家的这些人记在了心里。

能够来给二魁家帮忙的,都是些重情义的,那些只认钱不认人的……哼,以后再有什么事儿,还是远着些的好。

如此忙碌了四天,因人手足材料也早就备好了,二魁家的院墙眼瞅着起来了,房子的架子也搭起来了,杨树勇安排大兴媳妇三个妇人和兰英三个帮着二魁家做了几个菜,也备了两桌席面,热热闹闹地上了梁。又过了两日,二魁家的房子就盖完了,连门窗都装好了,内墙也抹了灰。索性,二魁家如今住在学堂,也不等着搬家,就每日开着门窗晾晒通风。

在二魁家帮忙的一干人,二魁家也拿出了工钱,却被大伙儿齐齐谢绝了。

林家做着大买卖不缺那点儿工钱,二魁家却是净身出户,大伙儿都知龗道他家里日子艰难,来他家帮忙的,就没谁打算要工钱的。

二魁家的屋子建起来,林家东院也通了五六天风了,又日夜不停地烧了三天炕,屋子也烘得差不多了。杨树勇就带着大兴三个加上三个媳妇子一起,将盘了炕的屋子糊了墙纸,这些有炕的屋子通风加烘干,墙壁干的比较透彻,其他房间必经时日短,杨树勇怕墙体还潮湿,糊了墙纸后泛黄或者脱落,干脆先留着,等过些日子再慢慢糊墙不迟。

几间屋子糊了墙纸,都是一白到底的,又把早就备办好龗的门帘、窗帘、帷幔、床帐子都挂了,让青杏和玉凤两个大丫头帮着刘氏略一收拾,就把家搬进了东院。

搬家是要放鞭炮、安宅子的,因是林家的宅子,这些事儿杨树勇和俊文都不代替,好在还有小阿福,由俊文抱着他点了鞭炮,又让满囤爹刘大川带着小阿福在堂屋里安了林家祖宗的牌位--往高了去谁也不知龗道,就只安了林升的牌位,让小阿福代表林家子孙磕了三个头,也算完成了仪式。杨俊勇把西院堂屋的锅搬过来安在一进院角落的厨房里,这家就算搬过来了。

之后,再打扫整理,搬运细小物件儿,那就随便了。

原本林家就没多少物件,人手又足,仪式完成后,大伙儿七手八脚地,不过半个时辰,就把家搬完了。

俊文则带着帮工们把东厢的药料和半成品都搬进东院二进的倒厦里。这七八间倒厦靠近东边儿是三间敞屋,邱晨之前建屋子的时候,就打算好了做药料仓库和她的工作间的。帮忙的青壮们则把西院后院的那些锅灶、石磨等物也都搬到东跨院里,一番安置下来,也不到一个时辰,作坊就搬迁完成了。

这边俊文带着帮工们在新工棚里继续炒药制药,西院那边,杨树勇和满囤爹刘大川已经带了青壮们,把林家原有的两栋建筑--两间正房、一间东厢拆了!

拆着房子的同时,后院也把原来的公棚拆除了。然后就依着东院二进院子的规制,挖地基、打夯、打建脚……

忙碌操持中,大兴的作用渐渐显现出来。只要杨树勇吩咐到的,他无不做得妥妥帖帖的;杨树勇想不到的,大兴也会想办法提醒,是以,这搬家、拆房子盖房子一连串的忙碌,杨树勇竟觉得并不比邱晨在家时辛苦,反而因为有大兴考虑周全,执行到位,竟是让杨树勇轻松了不少的同时,工程也特别有条不紊地进行下来。

刘氏在最初对仆妇丫头不习惯了几日之后,也渐渐地放松下来。有了几个仆妇婆子丫头,打扫浣洗下厨,都不用她动手了,她就每日拿了阿福阿满的小衣服,坐在廊檐下做做针线,和一起做针线的青江媳妇说说话儿。

搬到东院之后,后园和东跨院的一部分闲置着,青江就自动自发地翻了起来,趁着马车去镇子上买菜的便利,买了些菜种子花种子回来,一一地种下去。这个季节面临盛夏不利于树木移栽,那个只能等秋后再说了。

还别说,不几日,原本光秃秃的东院,就被他不知从哪里移植来的几丛花草点缀起来,变得更有生机了。

阿福阿满也看着热闹,就去央着老何给他们捞了几条巴掌大的鱼儿,弄了一只大水缸,养在二进院的廊檐前,旁边是青江移栽的几丛射干鸢尾,开着粉红粉紫的花儿,也算给小院子添了一道景致。

一切顺遂的,在西院屋子起了建脚,这一日开始搭架子,明儿就能上梁了,屋架子比墙壁都重要,杨树勇自然要带着大兴亲自守在工地上关照着。

刚刚午睡起来,俊文带着四个弟弟妹妹都去了学堂,天气很热,刘氏在屋里也待不住,就又坐在廊檐下,和青江媳妇、青杏、玉凤一起说着话儿做针线。

自从搬到东院,帮工们和林家的厨房就彻底分开了。

加上西院起屋,还有几十个力工的饭要张罗,兰英就每日带着玉香和秀儿仍旧在西院里,带着二十来个帮忙的妇人忙乎着,作坊里的帮工们到了饭点儿,也去西院一起吃饭。兰英忙得脚不点地的,倒是少有功夫到正院这边说话了。

这青江家的本就是廖家针线房里的,一手针线刺绣手艺自然不在话下。大家主里出来的人,说话看事儿也比一般的村妇强得多,加上青杏和玉凤两个丫头一起陪着刘氏说说话儿,评论评论针线,倒也把刘氏哄得乐呵呵的,把对二儿子和女儿的担忧消散了不少。

几个人正拿着一块天青色的茧绸商议着给俊文裁件直缀,顺子家的走进来回报,说是外边大门上有个姓常的妇人求见。

刘氏寻思了好一会儿,也没想起这些日子见过的有个姓常的,于是就让青杏去西院里把兰英叫过来,之后才打发顺子家的让那常氏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