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节 诸子百家(3 / 5)

作品:《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这模样,让人啧啧称奇,刘知易找道院,就是看热闹的,根本没打算在这里偷师,因为无师可偷。

道家是最古老的修行门派,他们修行的方式十分简单,就是参悟。

古代道家先贤,打坐参悟,神游太虚,领悟到了无数道理,这些道理成为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根基。当这些从道家演化出来的学派发展的兴盛无比之时,道家依然在打坐参悟,时光仿佛从没带给他们任何改变,如同眼前这三个老道,时光丝毫无法动摇他们。他们一个坐着蘑菇,一个戴着青草,一个捧着鸟巢。盘坐在地,一动不动,外界的草长莺飞,阴晴圆缺,世事变化,与他们没有一点关系。他们就一直在这里打坐参悟,听说已经坐了一个甲子,六十年整。

刘知易站在三丈外看着,不是怕他们,只是脚步自己停了下来,走的太近,会让人不舒服。

脑子里闪过无数关于道院的传奇。

传说太学刚刚建立的时候,中间这个坐蘑菇的老道就已经在了,他是道院的掌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掌院这个官职,一切都是草创。老道叫道玄,是前朝就得道的人物,没人知道他活了多久,也没人想到他能进入太学。夏文帝开太学,不过是八十年前的事情,早有神仙之名的道玄,太祖时多次请他出山,他都不应,文帝开太学,他却手捧道典,亲至京城。给初办的太学带来了巨大声威。

道院开办之后,一度十分兴盛,当时大殿前的广场上,坐满了全天下赶来听神仙讲经的学子,道玄在院中种下了三棵李树。每日讲道,不到二十年,所有学子都走了,只留下两个人,道玄收为弟子,一个取道名一清,一个取道名一虚,之后六十年,道玄与两位弟子,每日都在殿前打坐,再也没有一个学子来求学。

太学道院的情形,也是如今天下道门的情况,道家衰弱,跟百家的发展息息相关。道家不理政,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只知打坐参悟大道。他们求的道超越了王朝兴衰,超越了沧海桑田,这种道太高高在上,人有七情六欲,会生老病死,王朝有兴衰交替,会改朝换代。所以一心求道的人越来越少,而且那些真心求道的人,也不会来京城,天地之大有的是地方容得下道家放下一个蒲团。

道法自然,天下道门大都在建在高山深处,人迹罕至之地。在洞天福地,与天地交泰,感悟自然法则,这才是正统的道门。闹市修道,自道玄始。

虽说道院衰微,且一甲子都没有新生入学,但没人敢废弃道院,提都没人敢提。除了当年文帝开太学之时,道玄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外。还因为道玄师徒三人道法高深,没人知道他们什么境界。

传说六十年中,他们不吃不喝,却毫无衰竭之相,道玄鹤发童颜,一清和一虚,面色红润,宛若少年。六十年中,极少有动作,三十年前徐谦在太学论道的时候,一虚睁眼看了一眼仁德院方向,一清只睁开了一只眼睛;二十年前,魏无暇入诸子阁的时候,一虚站了起来,一清睁开了眼睛,而道玄紧紧是朝诸子阁眨了半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