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动力之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111章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2 / 5)

作品:《动力之王

“长安厂那边说了,可以给提供50个工作名额,”说到这里,刘大亮有些不好意思:“名额不多,可陈先生您也知道,长安厂是国企,他们能够挤出这50个名额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那倒是。

陈耕对国企的情况太了解了,不管是现在还是十几二十年后,国企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冗员、冗官,就像是刘大亮说的,长安厂能够帮忙解决50个安置名额,确实是费了大力气了,也确实是诚意满满。

不过这么一来问题也来了,满打满算,也才解决了500个成年人的工作问题,剩下的那1500个人怎么办?他们怎么吃饭?

“剩下的那部分人,市里初步的想法是先内部消化一部分,比如让他们进城,市里想想办法,介绍他们去做一些比如饭店、保姆之类的工作,最后实在安置不了的,我们准备和东南沿海的一些兄弟省份对接一下,介绍大家去沿海省份的工厂去打工。”

在说这些的时候,刘大亮的表情十分的坦然,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

事实上,刘大亮能够想到组织这些失去了土地的工人集体去东南沿海省份的工厂去打工,在这个时代而言确实可以用“殚精极虑”四个字来形容了,别看若干年后东南沿海的那些工厂被骂作是血汗工厂,可在1994年的今天,能去东南沿海省份的工厂去打工,对于云贵川等西部经济困难地区的年轻人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同龄人衣着光鲜、兜里穿着四五千乃至五六千的工资回来,不知道羡慕坏了多少当地的小年轻们。

每一年,当这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衣着光鲜的回来,不但当地的媒婆会纷纷踏门,给大家介绍对象,那些家里有适合出去打工的年轻人的人家,也会想方设法的让这些又在外打拼经验的同乡带自己家的孩子一起出去闯闯——在农村,除了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之外,其他的真的没什么好的出路的,可考大学又哪里是怎么容易的?

陈耕知道这个时代的国情,自然也就明白刘大亮在思考这件事上确实是费了一番脑子,可这不是陈耕的风格,他轻轻的摇摇头,迎着刘大亮惊讶的目光,陈耕说道:“故土难离,说到底,这个项目也是我占了这些农民的土地,让他们没地方吃饭,才不得不出去打工,说起来还是我对不起他们,最好的办法,还是能够就地安置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