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潇潇暮雨子鹃啼 / 章节正文阅读

25章,飞阳情动苏小倩,青书武斗西村狐(1 / 4)

作品:《潇潇暮雨子鹃啼

白轩笙留学回来,当了北洋水师经远舰艇大副,诸葛光旭毕业后调任北洋水师经远舰管轮,两位同学又在一起,心情无比高兴。诸葛高达写信给白轩笙,希望他早些回来和女儿诸葛艳丽完婚。白轩笙接信后和诸葛光旭一起请假回苏州。白轩笙官虽不大,但诸葛高达仍非常高兴,因为毕竟是廖廖无几的几个留学生中的一员,而且又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见女儿和白轩笙非常恩爱,心里也很欢喜,曾笑盈也一样,他们准备替女儿女婿操办婚事,写了许多请柬,分发给亲朋好友。

司马鼎文收到舅舅、舅妈的请柬,知道诸葛艳丽嫁的郎君就是诸葛光旭的同学,刚从英国留学回来,自己在上海倪先生家遇见的白轩笙时,心中十分欣喜,因为那次酒席上白轩笙的谈论充分展示了他的知识渊博和演讲能力,加上相貌英俊,这些都给司马鼎文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司马鼎文十分庆幸自己多了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亲戚,诸葛艳丽嫁了一个好老公。

司马鼎文写信给曾莲子,说明诸葛艳丽的婚期及郎君的情况,希望曾莲子能回苏州参加诸葛艳丽的婚礼。曾莲子心中当然想念家乡和表姐妹们,但自己现在的状况是无法回去了,倪先生见曾莲子拿着信看了又看,似乎有什么事思而不决,就上来询问,曾莲子将诸葛艳丽嫁给白轩笙,司马鼎文希望她回去参加诸葛艳丽的婚礼的事说了,并说了自己不想去的原因,倪先生点头说:“你是回不去了,就别去了。我也收到诸葛高达的请柬,要我去参加他女儿诸葛艳丽的婚礼,我去时将你的问候带过去就是了。”

曾莲子说:“哪太好了,我备些薄礼烦老师带去,我在此处也不必让我家人知道,只告诉艳丽一人就可。”

谭君子恰好在旁边,听见他们的谈话,插嘴说:“白轩笙我很佩服,他的婚礼我也想参加。”倪先生说:“好,我和你一起去。”

到了婚期那天,亲戚们都来了,有曾南山、崔云香、司马明华,还有曾飞阳、王端华,曾青书、曾秋菊、曾冬梅,吴江的有司马明德、诸葛淑芬,还有司马鼎文、曾春兰,司马秋霖。还有苏州知府黄巴山,倪士辉先生、谭君子等人,真是亲朋好友齐集,热闹非凡。

酒席上,众人见新郎官装着崭新军装,气色非凡,都羡慕不已,暗暗为诸葛艳丽喝彩。酒席中,曾飞阳和曾青书两兄弟喝了点酒,借着酒兴要新郎官说几句,白轩笙推脱不了,就说:“谢谢各位长辈,各位兄弟,各位姐妹来参加我和诸葛艳丽的婚礼,我刚从英国留学回来不久,又是个军人,大清国的海军刚刚建立不久,我要把学到的知识献给国家,报效祖国,报效海军,为保卫祖国的海疆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众人听了一齐喝采。众人又要新娘子也说几句,诸葛艳丽红着脸说:“我和白郎君是在福州识的,虽然没有媒人,但有大海和军舰作媒,我们互相相爱,我愿和白郎君白头谐老,永远不分离。”司马鼎文高声道:“说得太好了,我深深祝福你们!”

谭君子见到诸葛艳丽如此美丽,白轩笙如此俊秀,赞叹道:“真是天生一对!”

不久,白轩笙、诸葛光旭就要回北洋水师去,趁空,诸葛光旭提议游览一下苏州胜迹,白轩笙欣然答应,同去的有诸葛艳丽、司马鼎文。众人有的骑马,有的坐轿,来到虎丘山,被秀丽风景吸引,诸葛艳丽说:“司马兄有画画天才,要是给我们画一张多好。”司马鼎文说:“我有个好东西,比画画更好。”他说着拿出来晃了晃,原来是一个照相机。这是诸葛高达送他的礼物,此刻正用得着。

众人见了大喜,围拢来看新鲜,司马鼎文说:“别急,我给你们拍照,每人都有份。”

他要诸葛光旭、诸葛艳丽和白轩笙在一起,拍了一张照片,又给白轩笙、诸葛艳丽拍了几张两人照。诸葛光旭第一次见到相机,感到很稀奇,司马鼎文教诸葛光旭如何操作相机,如何对光,如何测距,诸葛光旭很快就学会了。诸葛光旭替诸葛艳丽、白轩笙、司马鼎文三人拍了一张,又给白轩笙、诸葛艳丽夫妇拍了一张。

他们迤逦来到虎丘寺,只见山门高耸,苍松翠柏挺抜,寺内人来人往,香火鼎盛。诸葛艳丽牵着白轩笙的手说:“我们进去求个愿好吗?”白轩笙点头依允,两人进了寺院,在大雄宝殿内,双双跪下,参拜如来佛祖,拜罢,诸葛艳丽许愿说:“愿菩萨保佑我们,早生一个白胖小子,来年定来捐修佛寺。”

许愿完毕,两人手牵手含笑走出山门外,诸葛光旭见他们俩笑得十分甜蜜灿烂,立刻按动相机,抓拍这一美好时刻。

山上,众人无话不谈,白轩笙对司马鼎文说:“我是个军人,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命令的正确与否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命令尤其重要,你是个举人,将来可能就是进士,是个掌控命令的人,比我有出息。”司马鼎文说:“我很担忧,掌控命令的人都不学实务,不懂声光化电、算学,只是拿着《四书五经》空谈圣人之言,一点不切实际。”白轩笙说:“依兄之见,该当如何?”司马鼎文说:“依我之见,应改变取士之道,多兴办新式学堂。”“是啊,中兴之后,曾公,李中堂都看到这点,兴办了许多新式学堂,还有矿山,电报,船厂。”司马鼎文说:“这些虽好,但都是皮毛之举,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根本上还是抱着陈规陋习不变,看不起新兴事物,士大夫中没有人看重新式学堂,连读书的人都招不到。”白轩笙说:“确实如此,当初我如果不是家里穷,恐怕也不会入福州船政学堂读书,当初这个学堂没人去读,每个学生不但不要学费,还发给四两银子生活费,所以父母才送我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