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史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353集(1 / 2)

作品:《史册

1946年2月,美军工程兵开进了比基尼环礁,并开始强迫当地居民搬迁。经过近半年的准备,1946年7月1日和25日,美国连续在比基尼环礁进行了两次核爆炸,剧烈的爆炸让散居在周围岛屿上的马绍尔人惊慌不已,然而他们不知道,更大的威胁正在一步步逼近。

1952年6月,美国氢弹的理论设计全部完成,两个月后,一个约有两层楼高、重达65吨,外形酷似大保温瓶的庞然大物完成总装。10月初,几千名美国科学家、工程师、机械师、陆海军官兵随同这枚邪恶的炸弹一起来到了埃尼威托克环礁。11月1日凌晨,世界第一枚氢弹“迈克“被引爆。瞬间,比投在广岛的yuanzidan强500倍的核辐射、冲击波、光辐射……肆虐太平洋上空。远在60公里以外观测氢弹爆炸的科研人员描述说:地球上升起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热核太阳。

氢弹的试爆成功,使美国重新取得了核武器领域的优势地位。但这一优势并没有保持多久。1953年8月,苏联第一枚氢弹试爆成功,这又深深地刺激了美国,于是美国决定爆炸更大威力的氢弹,马绍尔人真正的噩梦来临了。

试爆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

1954年3月1日,美国将一颗预测为600万吨t n t当量的氢弹放置在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6时45分许,氢弹在离地面大约两米的地方爆炸。爆炸场景很快让观测人员傻眼了:这绝不可能是600万吨的爆炸当量!因为他们发现,氢弹所在的那个小岛和附近两座小岛在爆炸的一瞬间就从视线中消失了。美军的空中观测飞机发现,原先放置氢弹的地方忽然成了一个大深湖。大湖宽近2公里,深达80米。人们在离爆心220公里远的岛上都可清楚看到亮光。事后,据美国科学家们测算,这枚氢弹的爆炸当量高达1500万吨,比原先的估计要大2倍多,是广岛yuanzidan威力的1000多倍。美国试爆了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

由于事先没有估计到如此大的爆炸威力,美军没有及时撤离附近的居民和在海上作业的各国渔船,造成了太平洋上最大的核污染事件。其中,致命的永久核污染区近2万平方公里。氢弹爆炸时,日本渔船“福龙丸“正在200公里外的海域进行捕捞作业,船员们都被西边天空突然出现的火球和亮光惊呆了,还以为是太阳从西升起来呢。正当他们看得有趣,并纷纷议论这个奇怪的现象时,随即传来巨大的爆炸声,接着晴朗的天空纷纷扬扬飘落下“大雪“--放射性污染。船上的23名渔民马上就感到了这场“大雪“来得不善。不久渔民们都出现了恶心、腹泻、脱发等现象,当这些渔民回到自己的港口时,很多人已经奄奄一息。9月,船上40岁的发报员秋津久保山离开了人世,成为美国氢弹试验的牺牲品。

事实上,受到辐射的不仅仅是“福龙丸“上的船员,当时在试爆点周围有上百只渔船,附近岛屿的居民也没能幸免于难。让人感到悲哀的是,附近岛上一些无知的孩子看到地面落下多彩的灰尘,觉得好奇,就用手拿着玩。结果,那些孩子受到了无情的辐射。

1955年,美国专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241名渔民当中,试验当年就有12名渔民死于肝硬化、癌症;一年后,又有61人死于白血病、癌症或肝硬化。在这次氢弹试验后,忍无可忍的马绍尔人向联合国派出了请愿团,要求美国停止在该群岛的核试验,但是自诩重视“民主与人权“的美国却根本不顾这些岛民的性命,拒绝了他们的要求。直到1958年7月,美国才迫于全世界的压力,停止了在马绍尔群岛的核试验。

据统计,从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共进行了上千次核试验。其中,仅在马绍尔群岛就进行了67次核试验,而23次在比基尼环礁进行。在1954年的一年内,马绍尔群岛所属岛屿上就接连爆炸了三颗1000万吨以上当量的核武器。这些核爆炸的放射性散落物飘落到了群岛的其他地区,使许多人都出现了皮肤烧伤、头发脱落、恶心、呕吐等现象,甲状腺疾病和恶性肿瘤也成为当地的常见病。

在这些地区,残留的放射物经历了近60年的风雨,早已经混杂在土壤中,使得当地生产的食品和饮水都成了辐射污染源,人们不得不从外地运来必需的生活用品。试验场内和附近的岛屿核污染更为严重,强烈的辐射让迁走的岛民至今仍无法重返家园。

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马绍尔群岛共和国位于中太平洋。面积181平方公里。在夏威夷西南约3200公里和关岛东南约2100公里处,西面为群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南面是另一群岛国基里巴斯。它由一千二百多个大小岛礁组成,分布在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两列链状岛群。东部为拉塔克群岛,西部为拉利克群岛。主要岛礁有34个。

行政区划:马绍尔群岛未正式划分行政区,但可分为26个立法选区。

自然资源

海域内富有钴壳和锰结核等资源,鱼产丰富。

经济

贸易类型

国内约有6万人,以渔业和农业为主,出口货品主要为冷冻鱼、椰子产品及加工品和土产的手工艺品等。

主要进口项目:食品、机械设备、燃料、一般民生用品、烟草

主要进口来源: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斐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台湾地区、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