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不识明珠不识君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十八章 泰平镇(1 / 4)

作品:《不识明珠不识君

翌日,公主车队离开了谨州继续北行。刘谨州带着兵马送出了五十里,还舍不得小梁王走。这次他与小梁王“不打不相识”,朱原显豁达又精明,极有胆识豪气,对“中原之虎”刘正阳也很赞赏。两人平时多聊一些兵法,很是投缘。这次送行,刘谨州非要送梁王等人到百里外的大泰岭边缘才作罢。小梁王推辞不掉,就随他去了。于是谨州官兵气势昂扬地恭送梁王公主北行了。刘夫人等女眷送别车队后,都在心里念了声佛,放下了心,终于平安送走了这些煞星般的藩王公主了。

出城后,小梁王骑着赤辉宝马奔行在车队前端。年青的藩王美貌盖世,气宇轩昂,骑着暗金色宝马奔驰着,仿佛似一道绚烂动人的风景。崔悯也骑着马与他并辔而行。美少年同知绛红色长袍,纤细秀美,面容精致,与黑衣玄冠佩御剑的藩王并驾齐驱,真有些“宝石映美玉”,“彩霞伴明月”的风采了。一路上的路人百姓们仰慕不已。若不是官兵们拦着,恐怕就要如古人般的“投花掷果满盈车”了。一个已经是人世罕见的风流倜傥的王候,怎么又出现了另一位秀丽闪耀的高官呢?真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意味呢。而且两人没有丝毫相互轻视的模样,而是一见如故了。

车队最大的公主凤辇上,益阳公主的纤手撩开红绸窗帘向外望去,遥遥地看到这幅影像,心中微动。她旁边是范小姐范明前,也被邀请来与公主同乘凤辇前进。她也顺着公主的视线望出去,心里也有些悸动。眼下的这副阳光明媚、男人们并驾骑行的情景,对比着前夜芙蓉池池畔,两人拔剑相向的情景,真像是一场梦啊!她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在梦境还是现实中了,心里也不知是喜是忧了。明前心情复杂地转开视线,端坐着,不再多看多想了。

公主也深深地看一眼那两人就收回了视线。她不知道芙蓉池的具体事,只隐约感到崔悯掩盖了整件事。好个知情识趣的收拾残局的锦衣卫同知啊。公主靠在窗棂上,手里绞着帕子,内心又痛苦又甜蜜。她也不敢多想多看了,怕自己想得越多美梦就越易碎了。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对方不爱自己,而是爱的希望渐行渐远,最终成为了“陌路”。她低眉垂目,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一片片碎裂,撒在了北行路上。

两个人并排坐着各怀心事,沉默无语。也没有心情理睬对方,都沉浸在自己内心里了。这条北行路有尽头,她们的心中期盼的东西又在哪里呢?

山路上策马驰骋的男人没有女人的细腻心思,还在潇洒地纵马狂奔,笑声撒满了山路。崔悯陪着梁王骑了会马,就直接骑马跑向了车队前在开路的陈虎成那儿询问落角处了。小梁王则骑回车队,派人邀请明前骑马。明前愉快的答应了。她也想在北行路上尽快地学会骑马。她换了衣裳骑着梁王送她的那匹暗金宝马练习骑马了。不长一会儿,她就娴熟地驾驭着马,平稳地小跑在道路上了。

小梁王也一扫昨日的阴霾心情,与她并驾齐驱,教着她:“……骑马可以锻炼身体,还能使人振奋精神。范小姐你每天都骑一会儿,就会增加些体力,心情也会好些。”

明前感激地轻声道谢。他知道她和公主同乘凤辇不自在,特意叫她出来的。他很关心她,是个人品上佳的人。幸好那晚没有被他看到并误会了……明前极力地驱散那件事不多想了,专心致志地骑着马。

清风扑面,阳光暖洋洋的,两旁树影急速地后退。她骑了一会儿马,身体冒汗,精神奕奕,也消除了昨天的病弱模样。身心都变得舒服多了。

车队的两帮人马,小梁王的手下刘静臣和王芝带领着北疆侍卫们,正跟锦衣卫的千户百户们赛马。两拨人大呼小叫地策马而去,引得官员和太监女官们一阵喝彩,很是喧嚣热闹。倒是减轻了人们离开谨州的离别愁绪。

下午,天色晕黄,驿道上大风呼啸热浪扑面,看样子快下雨了。车队及时得到达了大泰岭山脉一侧的小镇“泰平镇”。泰平镇依山而建,青石砌屋铺路,有数万人口,内有一条街市,很繁华。陈虎成将军借用了镇上最大的一户姓韩的乡绅大宅院,来招待藩王公主等人。韩姓乡绅的族长是一位花白胡子、精神矍铄的七旬老者。他带领着家人热情地来到镇前,接待了这些来自京城某大官的子女一行人。

梁王公主等人进入镇子时,看到镇外山脚下有一大片整齐壮观的墓地,修建得很堂皇气派。韩老者自豪地指着墓园对客人说,他们祖上是春秋战国的韩非子一脉传下来的旁枝,在大泰岭附近繁衍生息了两千年,所以祖宗先辈们的陵墓多得连成了山,宗祠也特别古朴气派。有空了请诸位京城来的公子小姐们去瞻仰下。人们赞美感叹了几句,跟着韩老者进了泰平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