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不识明珠不识君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七章 古观夜话(1 / 2)

作品:《不识明珠不识君

青枫山深处有一处缓坡,建满了殿落屋舍。在黑夜里闪着星星点点的灯火,远远望去很是温暖明亮。暮色里只能看到隐约的殿宇。车马沿着蜿蜒的山路走到尽头,便看到庞大的道观门头悬着一块黑字牌匾“后清宫”。

风尘仆仆的人们神情一松,终于在夜深前赶到了青枫山后清宫。后清宫大门前,等候着一群提灯笼的道士和俗家打扮的人们。前面有一位清秀文雅的中年女子,一袭素青衣,身材娇小,白净秀气的脸上不施粉黛,挽了个道髻插着玉簪。一幅俗家居士的打扮。女子约摸四十余岁,脸上挂着怡人的微笑,正翘首以盼。

马车车门打开,露出一个身材高挑的少女。少女穿着绯色裙裳,脸色红润,容光焕发。看到中年女子欣喜地叫道:“于先生。”

她下车时,身体摇晃着双膝一软,差点栽下了马车。旁边站立的暗红衣的俊秀公子,忙伸手来扶。他干脆伸出双手,插在了她肋下,一把就将她抱下了马车。鹅黄色的灯笼光芒下,少女和俊秀公子的脸都一僵有些发苦。少女落地后忙推开男人的手,走向于先生。

她走得很不稳当,还是坚持着走到老师面前,深深施礼:“于先生,你还好吗?明前来看你了。”

于秀姑平静如水的脸也现出激动,伸手扶住她,含笑点头:“好。先生等你很久了。嗯,长高了,气色也好了,像个大姑娘了。”她立刻发觉明前走路蹒跚,疑惑地看看她。

明前解释着:“马车太颠簸了,差点震坏了车轴。我也累坏了。”

于先生笑了:“一路辛苦了,快进道观里休息。我记得你小时候身体很健康。怎么现在成了弱不禁风的大小姐了?”

马车里接着走下来的雨前也来见礼。她也是脸色煞白,强撑着自己站稳。

于秀姑轻轻柔柔地说:“小雨也长成大姑娘了。先生我真高兴。”

雨前听她说得亲切,心中一热,万般委屈涌上来。差点没落下泪。

***

后清宫的道士们迎接众人进了后清宫。先去宫观大殿给三清敬了香,而后进了侧殿会客厅。分宾主落座见礼。

崔悯和张灵妙上前见礼。于先生待他施礼后,亲自扶起了崔悯:“崔大人,快请起。您是锦衣卫同知,不需要给我这样的平民百姓施礼。您太客气了。早就久仰大名了,一见面果然名不虚传,是个皓月当空似的英雄人物。你亲自送范瑛来青枫山访师,我替瑛儿多谢你的照顾了。”

一点都没有照顾。崔悯俊脸一红,露出了羞愧的表情。对这位全国知名的才女,前朝于太师的后人诚恳地道歉:“不敢当。这一路上没有照顾好范小姐,反而使她落水受了惊吓。是崔悯的错。”事情遮不住,先道歉为上。

明前害羞地瞥他一眼笑了:“都是我不好,洗个手帕都会掉水里。与崔同知无关。崔同知还救了我。”

事情已过去,于秀姑大度地一笑而过,没有多问。之后张灵妙也上前见礼,收拾起嬉皮笑脸的赖痞样子,规规矩矩地行礼,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名士风范。于秀姑借住在道家后清宫的偏院调养身体,对这位大名鼎鼎的小天师也很客气。

那两个人看她,也觉得这位著名女子容颜秀丽,气质高洁,身上自有一种出尘脱俗的风流体态,让人不敢造次。比起她的学生相国千金范明前更淡定娴静,更像个名门闺秀。甚至比益阳公主的气派还要大一些。不愧为全国知名的淑女之师。

一时间会客大厅里气氛热烈,谈笑风生。于秀姑彬彬有礼地接待着学生带来的贵客们。见礼完毕,请后清宫的知客道士领着崔悯、张灵妙和姜折桂等人,去观前招待香客的客房用膳休息,命令李云谟去做陪。她自己则带着明前、雨前两人回到后清宫后面的一座偏僻院落里。让两个人去用膳洗漱休息。

几名利索的于家仆妇带着两人分别进了院落休息。雨前支撑了半天,一进院落就晕睡过去。明前匆忙地换衣服,今晚上的事还很多呢。

***

月明星稀,暮鼓响起,深夜的后清宫笼罩着薄薄雾气,如飘渺的仙境。后清宫里只有几处渺渺的院落里有灯火。李云谟带着明前来到了于秀姑的书房门口,遣散开仆妇,自己站在院门把守着。

书房很宽敞,烛光如豆,门外的狂风吹进了房屋,烛火摇曳着,把人们的脸映得忽明忽暗。于秀姑端坐在大厅的圆桌前,淡定地泡着茶。她放下茶,轻轻柔柔地问:“出了什么事?为什么你会落水?跟小雨有关系吗?”

一走进这个房间,明前仿佛卸下了浑身重担。这一天险象环生,她苦苦得撑到现在。直到此刻一颗惊涛骇浪般的心才渐渐平息,止住了浑身战栗。

明前看着老师,笑容变得软弱无比。她眼睛微潮,按捺住翻腾的心情,仔细回想了下才慎重说:“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当时背对着山路,面向着山涧溪流。回头就看见了小雨跑向我,在我面前滑了一跤,要摔下河了。我急忙站起来转身扶她,她却滑倒了,避开了我的搀扶。我却用力过猛得栽向了右边,摔下了山涧……没有人碰我或者拉我,是我主动地去扶小雨,不小心落水的。”

于秀姑目光阴郁,捏住茶杯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关节泛白:“原来如此。确实可能是件意外。你是怎么想的?”

明前的心微微跳着,摇摇头。她心底其实还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想法,但她不敢再想了。她害怕想得太多太清楚了,就会心碎梦碎了。这如果是场意外,对所有人都好,没有人需要负责任。如果不是场意外,就是个最大的凶险了。是有人在故意设圈套,利用了她的主动搀扶在害她。利用了她的善意在杀她。

——这种阴毒心计,连想想都会骇得人汗湿脊背、夜不能寐了。

两个人相看一眼,都隐隐得看出了对方的心思,心中微凉。

明前打起精神,脸上露出微笑,甚至露出了个甜甜的小酒窝:“这是个意外吧。我没有看出小雨有什么奇怪举动。是我自己太不小心了,急着去扶她。反而把自己带下了水。真没用,让老师担心了。”

于秀姑深深得看她一眼:“你知道你犯了什么错吗?”

“我不该一个人呆在山涧旁,不该轻易信任陌生人。”

“对。女子处身立世,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市井,不管是单身还是有家庭,都要极端地爱惜自己。以自己为最重,才能过得好。古人常说‘逢人只出三分心,遇事先寻后退路’,就是指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使自己陷入困局里。你走得太冒失了,浑然忘了这世间原本是‘四面楚歌’,结果使自己陷进了困境。幸好,崔悯还知道要点脸,追上来补救。你没事真是太幸运了。”

明前知道老师性子清冷,能这样坦言告诫已经是最大的关怀了。

于先生轻声说:“但这种幸运,只会有一不会有二。不要指望别人会永远帮你。尤其像你这样经历奇特的女子。幼年时被拐骗先错了一步,以后如果再行错,就真的万劫不复了。这世上对女人的道德要求,要比对男人苛刻百倍千倍。你没有机会再犯错了。”

“那么,你来找我要说的重要事是什么?”于先生涉入主题。

范明前稳定了下情绪。她犹豫着抬起头刚要说话,忽然,她眼光一凝,发现一向整洁爱美的于秀姑,一头青黑如黛的长发鬓边,出现了几丝白发。明前猛然截住了话,目光不明地看着于先生。心里惊觉,于先生也有近四十岁了,她也老了。明前顿时心中绞痛。怎么办?崔悯就在几重殿落之外。她不能说,一说就会连累了于先生,她也答应过父亲范勉不告诉任何人。但是此刻不说出来,就再没有一丝解救他的机会了。她得借助于先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