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老乡 天大的富贵要不要(1 / 2)

作品:《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邓千秋似笑非笑地看着金四。

而金四又重新生出了戒备之心,他凝视着邓千秋,露出骇然的目光。

邓千秋不紧不慢地道:“这件事,应该是从三四年前开始,我查过记录,你那时该是在神宫监,负责清扫的工作。你是高丽人,据闻这宫中的宦官,蒙古人往往地位高一些,其次才是高丽人,高丽人大多做较为艰苦的工作,没错吧?”

明朝宫廷的宦官,大多是从元朝那儿弄来的,当然也有不少俘虏,这倒不是大家不重视高丽人。而是因为阉割的宦官,多是蒙古的王公贵族子弟,这些人多多少少懂一些文化,这里头所谓的文化并不只是说读书,因为只有生活优渥的人,才懂得宫中哪些东西珍贵,该如何保养等等。

可高丽人上贡的宦官大多都是粗人,确实也只能干一些粗使活。

金四没有回应。

邓千秋智珠在握的样子,笑了笑道:“可是呢,却不知是什么缘故,你居然被调拨到了春和宫,专门侍奉太子,甚至还一步步的进入了大本堂的茶坊。这大本堂,乃是宫中最紧要的几处地方之一,何况侍奉的还是太子,将来的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

金四依旧默然无言。

邓千秋依旧自顾自地叹了口气道:“我一直在思考,这其中一定发生了什么变故,而能促成这件事的人,他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呢。不过这不打紧,或者说,其实这并不重要,我们现在要探究的是,这个人让伱到太子的身边是为了什么?”

金四犹豫片刻,突然冷笑:“你这样聪明,当然能想到。”

“对。“邓千秋点着,接着道:“我还真想到了,他这样做,是为了谋害太子,可谋害太子,能给他带来什么收益呢?”

对于邓千秋的这个问题,金四抿着唇,只冷冷地看着他,不予理会。

邓千秋则是云淡风轻地自问自答道:“若是太子殿下遭了不幸,谁能从中受益?我思来想去,能受益的人不少,比如秦王殿下……”

邓千秋说到这里,却又乐了:“可秦王殿下以往只能住在贤良寺,这宫里头,想要让人为他这样的卖命,只怕……也不容易……”

说到这里,邓千秋似是故意地顿住了,倒是金四冷冷地道:“是吗?”

邓千秋便叹口气道:“当然,宫中的关系,可谓是盘根错节,许多事,可说不好。”

邓千秋说到这些的时候,一旁耳室的朱元璋,脸上已露出了几分忧心之色。

实际上,对于这件事,朱元璋除了有滔天之怒,而真正让他恐惧的,却是谋害太子之人,极有可能,就是在宫廷之中,甚至是他身边的至亲。

一旦如此,对于朱元璋而言,不啻是天大的打击。

他皱着眉,一言不发,却咬着牙,一时之间,愤恨和忧惧纷纷涌上心头。

此时,邓千秋露出微笑道:“不过眼下,其实顺藤摸瓜,就可查出到底是谁将你安插在太子的身边。这个人能调配你至春和宫,还能想出如此巧妙的办法,若我猜测得没错,此人……应该是在司礼监。你说对吧?”

金四身躯微震,脸上飞快地闪过一丝僵硬,随即继续阖目。

邓千秋只瞥了金四一眼,便又道:“我已询问过,你平日里也没少往司礼监跑动,逢年过节都少不得送礼,其中……有也该先,有哈尼……”

这时,金四终于微微张目,唇角勾出笑意道:“咱送礼的人多了。”

那千户周洪听到这里,身子已下意识地退了一步。

他突然有一些庆幸,庆幸的是这邓千秋主动请缨来审问。

这事可不能查啊,再查下去,这宫里头还不知要牵扯到什么人出来了。

耳室里。

站在朱元璋一侧的也该先,听到邓千秋点到了自己的名,已是面如土色。

下一刻,他连忙躬身,小心翼翼地贴着朱元璋,低声道:“陛下,都是不值钱的玩意……奴婢清清白白……”

此时的朱元璋闭着眼睛,对他的话,似充耳不闻。

邓千秋这时却是大笑了起来,他站了起来,围着金四走了一圈,道:“哈哈哈哈,你跑动的人确实不少,也确实送了不少礼品,可是……有一处漏洞。”

“据我所知,有一个人,你并没有奉上厚礼,此人叫高有才,他也是在司礼监里能做主的人物。偏偏,你极少跟他走动,甚至……有一次你对他行礼,他也视若无睹,宫里传言,他对你甚是不屑。”

金四突然死死地看着邓千秋,像是控制不住地咬住了自己的下唇。

邓千秋轻笑着道:“说也奇怪,你这样逢迎的人,到底如何才能得罪司礼监里头如此重要的宦官呢?据我所知,在司礼监里,也该先位列第一,他高有才,则紧随其后,是二号人物。”

邓千秋顿了顿,接着道:“说也奇怪,这高有才既如此厌恶你,可以他在宫的能耐,怎么可能还继续留你在太子身边?对他而言,他只需略施小计,就可让你滚回神宫监去。偏偏他虽然厌恶你,却又对你视若无睹,依旧让你担着春和宫里如此重要的干系,你说……奇怪不奇怪?”

金四绷着脸盯着邓千秋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邓千秋继续步步紧逼:“那么是否还有一种可能,实际上,你才是高有才真正的心腹?你与他关系密切,可你们二人,既已勾结,可为了防止有人知晓你们的勾当,所以平日里,你们故意拉开距离。正因如此,宫里人都说你与他关系不善,可实际上,这个人才是你最大的后台。”

金四摇头:“呵,都是胡言乱语,一派胡言,高公公……与我没有丝毫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