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捷报(1 / 2)

作品:《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看来,可能是因为王保保的袭扰,截断了徐达的快奏,他应该已十分深入大漠了。”朱元璋皱眉起来,不由得陷入苦思。

这个时候,朱元璋是不愿意和王公大臣们商议的,因为没有必要!

很多时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看上去都好像颇有道理,可实际上,只有朱元璋明白,此等真正关系到了社稷的军国大事,只有自己进行判断,这天下没有人可以协助自己。所谓孤家寡人,可能就是如此吧。

“是否可能是……伪帝的诱敌之策,利用伪帝在大漠之中吸引徐达,而后王保保在后截击?若如此,大军危矣。”

他沉吟着,很快这个念头一闪即逝。

这种想法,不是没有可能,可前线的主帅,乃是徐达,徐达绝不会贪功冒进,他是个稳如磐石的人。

于是朱元璋阖目,想着一切可能,只是这一次,确实事出非常,教他无法预料。

…………

江宁县衙。

刘吉提心吊胆了几日,原以为偷印的事,会惹来邓健的报复,这令他不安了几日,以至于他开始暗中活动起来。

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多虑了。

这位新县令,非但没有进行报复,反而对他更客气了许多。

刘吉大抵就明白,这应该是邓健在被偷了印,不禁后怕,虽然用手段将印给找回,却也知晓他刘吉绝不是好惹的。

当初能偷印,明天能干出什么事来,那邓健不敢想象。

因而,这位秉持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县令,不得不展示软弱的姿态。

甚至连清查府库的事,居然也交到了刘吉的手里。

刘吉心里不禁得意,他领着县中主簿张海,清查了府库,随即回了县衙。

人一到达,便有文吏过来,对刘吉道:“刘县丞,县尊请刘县丞去廨舍喝茶。”

“好。”刘吉笑了笑,面上不无得意。

虽说这一次盗印,没有将邓健置之死地,可至少……也让这个家伙收敛起来,开始懂得如何做人了。

哼,只是可惜,刘某人要的是取而代之,你在任上呆一日,刘某便无一日不是寝食难安。岂能容你?

他心里想着,此时又想着该如何请托上头应天府,甚至……将关系打到各部堂,甚至是中书省去。

他虽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可毕竟也是淮西人,而且当初,一直曾为中书省参知政事的胡惟庸所用,虽说和胡惟庸的关系并不熟,可脸熟却还是有的。

胡惟庸好义,对下头人尤其的好,当初跟着他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吏,现在也早已鸡犬升天了。

只是如何请托,又怎么想办法表达自己的心思,却还需费一番功夫。

他心里想着,径往后衙的廨舍去。

“刘县丞,你来啦。来,坐下,我这儿有一事要求教。”

刘吉一到,邓健便拉着刘吉,满面春风的样子。

刘吉皮则是笑肉不笑地道:“使君,下官岂敢当使君求教二字。万死,万死。”

邓健道:“伱我同在一个屋檐之下,造福一方百姓,本为一体。何况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刘县丞久在江宁县,对县里的情况熟悉,邓某求教,也是理所当然。”

刘吉笑了起来,道:“请使君示下。”

邓健亲自给刘吉斟了一副茶,方才转过身端坐,道:“清查府库的事,关系重大,现在清查了这么久,前几日的邸报,你是看了的。陛下对各县清查府库的事,也十分急促。我还见那邸报,陛下处死了几个县中的官吏,都是因为府库的账目不清楚的事。原本本官打算亲力亲为,可毕竟才上任不久,对县中的事不甚熟稔,库里有一些账目对不上,本县思来想去,此事还是刘县丞全权处置吧,一切都由你,何如?”

刘吉听了只是想笑,这邓健看来是彻底怂了,清查府库的事虎头蛇尾,现在将这大权交给他刘吉,其实就是给一个台阶下而已。

于是他心头得意,含笑道:“若如此,那么下官敢不尽力。”

“甚好。”邓健动情地道:“有刘县丞资助,邓某可无忧,只是这些日子,刘县丞有劳了。”

“使君切不可如此,折煞下官。”

双方亲切友好地进行了交谈。

很快,这县里便传出了消息,这县里的人,都是再聪明不过的人,且耳目灵通,此时都嗅到了一股风向。

因而在主簿房里,书吏绘声绘色地说到了县里发生的变化。

而那主簿张海,不由用他浓厚的江西口音道:“介样说来,噶不是这清查的事,都操持刘县丞之手?好端端的,县尊亲自主持的清查,怎的就虎头蛇尾了呢?”

文吏压低声音:“张主簿,怕不是……”

他声音越来越低。

而主簿张海,脸色却变得越来越糟糕起来,他似乎开始有些惊魂不定,已没心思去理会那文吏的话了。

…………

南京城的南门,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雨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