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化腐朽为神奇(1 / 2)

作品:《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朱元璋被这话问住了,他突然想到,这里头涉及到的商贾,不只一家。

账簿中牵涉到的各种药商至少数十上百人,哪怕其中一家为之不忿,他已命仪鸾司特意关注,也不可能没有消息传到他的耳边来。

“这说明他们是自愿的啊。”邓千秋道:“他们都是自愿的,算个什么强取豪夺?”

朱元璋皱眉道:“或许,是因为畏于你们的权势。”

邓千秋摇头:“不,其实是因为他们也获得了盈利。”

朱元璋自然对此嗤之以鼻:“一百多文的东西,卖你五十文,他们还能盈利?”

邓千秋哈哈大笑,边道:“老兄,这你可就不懂了吧,其实这经营里头,有一个东西,叫做周转率。”

“嗯?”朱元璋此时已开始迷茫起来,这显然,已经涉及到了朱元璋的认知空白。

他自认自己鼎定天下,曾指挥百万军马,调度无数的粮草和军需,治理了无数的百姓,这天下,即便有他不甚懂的知识,却也绝不可能对某些事物完全的一无所知。

邓千秋笑着道:“老兄,我来问你,这一百七十钱的薄荷,为何价值一百七十钱?”

朱元璋道:“难道不是它本身就是这个价格?”

邓千秋摇着头道:“一個商贾收购了薄荷,其中除了收购的价格之外,还有仓储和运输的成本,这事我调查过,单这个成本,在一百七十文的薄荷里头,就占据了三成以上,也就是说,一斤百七十文的薄荷,实际上,就有五十文以上的开支是仓储和运输的成本。”

邓千秋顿了顿,接着道:“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资金的成本。”

“资金……还有成本?”

邓千秋笑着道:“这货物你收购了,花的是真金白银,现在银子变成了货物,压在自己的手上,你售出去的时间越长,银子回流的时间也就越长,这当然就是成本了。”

朱元璋还是有些不解,于是道:“这是什么缘故?”

邓千秋道:“如果伱有一百文钱,若是利润丰厚,你一百文钱一年可以挣两百文。可另一个买卖,你一百文钱,投入进去,每日可以挣一文钱,那么,是前者更挣钱,还是后者呢?”

朱元璋道:“前者一百文一年之后变成两百文,后者每日挣一文,加上本金,一年之后,可得四百三十六文,当然是后者。”

邓千秋笑了:“这其实就是周转率,货物压在手上的时间越长,哪怕卖出高价,可实际的利润却是最低。而若是货物可以快速的周转,那么即便利润微薄,时间一长,却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更不必说货物压得越久,不但有仓储的成本,而且还会增加损耗……”

损耗二字一出,朱元璋的脸色恢复了红润,这个他懂。

邓千秋继续道:“所谓损耗,其实不只是仓储的损失,其中还有,你收购了货物,却未必能在货物保质期内全数卖出去,必然会有一部分的货物因为无人问津,最终变得一钱不值,被损耗掉。”

朱元璋若有所思,他实在无法理解,这里头有这么多的门道:“你继续说。”

邓千秋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只要解决掉这些资金成本、损耗、仓储成本,就可将货物的价格压到最低。”

朱元璋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