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重组特务处(1 / 2)

作品:《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于曼丽最终还是走了。

是叶少鸿亲自将她送走的,开着车直接送到了胭脂铺门口,看着于曼丽开门进去,叶少鸿才放心的发动车子离去。

回到了行动科以后,叶少鸿又忙碌起来。

他开始整理袖珍相机一案的卷宗,梳理所有嫌犯的口供,准备书写结案报告。

这是必须要有的过程。

虽然案件的前后经过、所有细节,徐百川和郑耀先一清二楚,但也只是他们知道罢了。

想要给参与案件的人员述功奖赏,结案报告是不能少的。

这个过程很繁琐,叶少鸿又感冒了,身体和精神都不在最良好的状态,所以直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改组成立,他也没有将这结案报告整理出来。

没错。

历经半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在1937年4月,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成立了。

和历史的走向相同。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以后,还是划分为了三大处。

第一处负责党务,核心人员大多来自于党务调查科,处长是系骨干徐恩曾。

第二处负责国防安全,监管军警宪三大部门,核心人员大多来自于力行社特务处,处长为戴玉农。

第三处监管全国邮电业务,核心人员大多来自于党务调查科,处长同样是系骨干丁默村。

没错,就是那后来叛国投敌,又在沪上替东洋人筹备成立76号特工组织的丁默村。

在1937年的时候,他还是陈国富、陈力夫两兄弟的心腹爱将,是系的绝对高层,也是委座身前最为显眼的三大特务头子。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以后,国府的特务部门正式从暗黑角落走上了台前。

戴玉农所负责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二处,也得到了扩编的机会,开始大力吸纳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在各地开设培训机构。

为了应对日后越加严峻的国内形势,在戴玉农的主持下,原特务处分散重组,正式确定了四室四处一委员会的初期构架。

权利最大的机构是秘书室,下设文书科、译电科、编制科、总务科,秘书室长由原来的特务处副处长郑杰民兼任,这一职务在改组后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二处,又被称为幕僚长,已经算是调查统计局二处的二号人物了。

1939年郑杰民调任军事委员会后,这一职务由毛人枫接任。

督查室、会计室、技术室为其他三室。

四处没有明确的职务划分,只是所管辖的范围不同。

第一处下设人事科、交通科、训练科、警务科。

第二处下设军事科、政治科、国际科。

第三处下设行动反间科、司法科、特务队。

第四处下设业务科、工务科、侦收科。

除了这四室四处以外,戴玉农还筹备开设了一个特殊部门设计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能类似于军方的参谋机构,借此来帮助戴玉农设计各种潜伏计划、行动计划、刺杀计划等等……。

在这次的扩编重组中,徐百川也谋取到了极大的好处,他正式从特务处行动科副科长一职调任,晋升为了二处处长一职。

郑耀先和他手下的原行动科一组所有人员,也跟着徐百川一起调往了第二处。

郑耀先顺势接任了军事科科长一职。

而在军事科下,又划分为了五个行动小组,第一组组长宋孝安、第二组组长赵简之、第三组组长叶少鸿……。

一次改组,特务处可谓是鸡犬升天,不仅人员编制得到了提升,就连很多底层军官,也得到了火速提拔,叶少鸿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