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说伴君如伴虎,老虎面前,谁敢吊以轻心!

不过今天这顿火锅吃的太值了,皇上是真的喜欢活字印刷术,也赞同凌王书局出版的带注释和标点的启蒙书。

以后士族拿这一点来攻击凌王,就有皇上背书。

同时沈冬素也想到,既然皇上对出版启蒙书这么赞同,那些翰林大儒也支持凌王出书。

她何不趁热打铁出一本算学基础?是时候将阿拉伯数字教给凌王了,她算账时一直用简体字数演算。

凌王明明看到了,但就像标点符号一样,她不说,他就不问。

他用行动做到,完全支持她!她想做的事,他支持。她不想做的事,他便是再好奇,也不多打探。

对于这样的老板兼合伙人,是个人都会信任他吧!

便是凌王觉得现在出版阿拉伯数字有点为时过早,但可以在商业上先用,等民间传开了,再正式出版成书。

可是出版一本基础数学还是不成问题的,把九九乘法表带上,出个小学数学书。

士族一直将四书五经牢牢掌握着,那咱就走他们不要的路,算术、格物……凡是能为大夏培育人才的学科,咱都捡上。

沈冬素一边让下人收拾残局,一边思索着书局的事。幽州那边的情况,她是完全帮不上忙。

唯一能做的就是多挣钱,多给凌王攒名声。士族算是死敌,不可能有人支持凌王。

那就将士族放弃的商人、平民、贱民收揽,有他们的支持,别看现在士族觉得这些人不堪大用。

但当真正大战之时,还是人多力量大,星星之火可以燎燃!

见凌王还没回来,沈冬素也不想独自去睡,便去书房写企划书。

书局出版、商路打通、工坊产业、田地种植等等事务,她想做,就不愁没事干。

姜氏还在问第二次拍卖会的事,姜家找姜氏牵线,那琉璃和香水等商品,姜家想卖到海外去。

若说在大夏境内是一本万利,卖到海外,就是一本万万利。

虽然大夏禁海,但是与倭国、百济这些附属国之间,还是有商业往来。

姜家的海船也能去这些岛国,只要凌王一句话,他们就能将香水和琉璃卖到海外去。

沈冬素觉得暂时不易操之过及,海上还有一件大案没爆发。

凌王府现在掺上海商生意,万一被陈、卢两家查到,把凌王也牵进案子怎么办?

还是等江南莫修谨将奴隶走私案爆出来,海商一批大清洗之后,再进入海商生意。

所以沈冬素婉拒了姜氏,同时也好心提醒一句,姜家海上的生意,近一年最好先蛰伏。

姜氏若有所思之后,对沈冬素的提醒感激不尽,再不提海上的生意,专心操办第二次拍卖会。

沈冬素按记忆,将小时候的数学课本融会贯通一下,先简单写了几章,准备给凌墨萧看一看再接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