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首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八十八章:棘手的案子(1 / 2)

作品:《首辅

第191章 棘手的案子

陆远的新法虽然比起张居正的考成法要宽松不少,但实际上也是相当严苛的。

尤其是所谓的末位淘汰制。

绩效考核中的末位淘汰制并不适合公务员体系,对官僚体系就更不适合了,因为官员是掌握国家公权力的一个特殊群体,搞末位淘汰,那么这群人便会有很大可能性利用权力来进行肆无忌惮的造假。

统计虚报这种事陆远没办法。

只要AI一天不取代人类做人类社会的主人,那么虚报和造假是全世界所有政权体都要面对的,包括腐败和权力的小小任性。

这是人性的必然,和国体、制度、法律一切乱七八糟的都没关系。

陆远明知道有些事不合时宜为什么还要做,第一,这是试点,不是全面推行。

眼下只有凤阳、庐州、松江三个府,这三个府的情况也介绍过,除了庐州稍微有点钱以外,剩下两个都是穷府,尤其是松江刚刚打成一片废墟,百业待兴。

穷就意味着士绅少,官员和士绅体系薄弱,推行末位淘汰制的新法阻力就不会大。

先在这三個地方试点推行,如果能够出成绩,那么对于接下来全面展开是有帮助的。

第二点,摸石头过河最重要的地方不是过河,而是摸石头。

也就是积累经验和寻找问题。

用三个穷府来找出问题,积累在矛盾冲突中的斗争经验,以后全面展开之后,陆远才知道怎么对付反抗这项政策的官僚士绅,才能知道如何做才可以团结更多人的利益,打倒顽固不化的少数人。

陆远可不会在乎前期这三个府官员会不会被自己得罪完。

这些人想要在仕途上谋求更大的进步,需要的是主动向自己‘团结’,而不是自己去团结他们。

让他们去做吧,后面的事陆远也不需要整日跟进,大方向把控好就行。

——

苏州知府衙门,两眼红通通的张居正已经在这里连开了好几天的会。

考成法的推行比他想象的还要难。

即使背靠着陆远这尊大佛,下面的官员也不买账。

倒不是明着不买账,而是暗地里给他张居正添堵。

用的是最简单最无赖的的方法,借口有的地方不够明白来学习。

上到苏州、常州两个府的知府、同知、通判,下到知县、县丞、各县六房小吏,不分白天黑夜插着花来苏州知府衙门,你要问来干什么的,就是来找张居正学习‘先进知识’的。

你张居正还不能不见,见了不能不教。

整整六天了,张居正连十二个时辰都没睡到。

张居正也算看出来了,这是熬鹰呢。

“何知府,今儿还有人不明白吗?”张居正抬手擦眼泪,他现在困的眼疼,总是会不自觉的掉泪,但语气仍旧很硬:“没有的话居正就去休息了,要是有,让他来,居正一一说。”

苏州知府何邦儒眼见张居正如此强硬,不由得心中叹出了一口气。

这个张居正够狠。

本以为能用这种车轮战的办法将张居正熬到闭门不愿见客,没想到张居正会不厌其烦的一一接见,面授机宜,现在再托词不懂来拒绝推行肯定是不合适了。

感慨着拱手。

“张经历且先休息吧,这几日您授学的时候何某大多数时间都在,听了上百遍也该听懂了,再有人来,何某去教。”

张居正由是一笑:“既然如此,有劳何知府。”

“分内之事。”

折服了苏州、常州的两位知府,张居正得以睡上一个好觉,这一觉足足睡了一整天才苏醒,美美吃上一顿饱饭,又打了桶热水沐浴的张居正瞬间满血复活。

斗志十足的升堂点卯。

既然现在上上下下的官吏都懂了,那就正式推行吧。

“苏州、常州二府建台账,一本自留,一本送都察院,凡登记之事项,自入册之日始至一月为期考成,辖内各县亦设台账,一本送都察院、一本送各自府衙、一本自留。

都察院会查各府,府衙会查各县,若有未能办结的交、待、受办事项应一一办结,凡此法推行之前所积、压、淹、延各事项即日登册,自登册日始至一月为期考成。”

这话讲得很明白,考成法推行前积压的交待受办事项从推行后开始算,一个月内要将以前留下的事全部办结。

何邦儒想了想府内六曹压下的那一堆公文、案卷不由顿觉脑仁有一种想要爆炸的胀痛感。

可如今已经没了借口去拖张居正,对上无能那就只能对下强压了。

张居正前脚一走,何邦儒后脚就将六曹的文书全给叫来。

“一个月,将你们各自的事全部处置完。”

六曹文书彼此对视,户、吏、礼、兵这四曹还好些,反正也没有什么事,只有刑、工二曹的文书脸色苦了下来。

“府尊,实在是公案压下了太多,这一个月的时间怎么能办完啊。”

何邦儒两眼一瞪:“什么叫办不完,你们之前要是不偷懒,何至于压下那么多事没做,现在知道急眼了?本官才不跟你们废话,一个月内办不好,本官撤职之前,先定你们一个亵渎职守的罪!”

两曹文书就是个正七品的小官,在何邦儒这个比寻常知府品轶要高的正四品京府知府面前什么也不算,闻言也不敢顶嘴。

那能怎么办,埋头干吧。

刑曹文书娄修远离开前小心翼翼开口:“府尊,属下刑曹那里压了一个特难的案子,实在是需要您给支个招。”

“什么案子?”何邦儒刚开口立马想起来:“你说的不会是去年耿大通家里那三个儿子打死人的事吧。”

“可不说吗。”

“案子还没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