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潜伏》的开端(2 / 3)

作品:《1983:从小剧团开始的强国梦

“王跃同志,你这个看法确实是很独特,确实是值得思考,说说吧,还需要什么帮助?”陈志国沉默了许久后,脸上终于再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管什么时候军人本色都不能变,王跃的这股子劲头让他觉得有些汗颜,比起自己的这个老部下来,这些年自己确实是有些和光同尘了。

“首长,滨州电视台1981年设备升级,退下来一套1972年向日本购买的后期设备,能给我们吗?”王跃笑着说道,滨州电视台组建于1970年,1974年首播,设备虽然也十多年了,可说实话,使用频率并不高,还是有一定潜力可以挖掘的,自己这边想要大张旗鼓搞影视剧拍摄,这些设备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潜伏》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要真用这玩意儿剪辑,不说别的,就那台线性剪辑机就能把他的耐心耗干,他的想法是拍摄后用磁带机(一种存储设备)将录像带转化成数字模式,然后导入电脑使用达芬奇和PR剪辑出来,然后在将其转录进录像带,过程中还可以对图像进行数字强化,提高画面的清晰度,按照他的手速,边拍边剪,拍完了也就差不多了,倒是怎样让画面不太惊世骇俗需要着重注意。

“电视台上报说那套设备太过陈旧了啊,故障也多,关键是零部件太贵了,你真想要?”陈志国忍不住提醒。

“要!只要能用就行,还有就是拍摄人员和演员的事情您是不是帮着和上边打个招呼啊?”王跃忙不迭点头道,设备问题搞定后,最难的就是人了,滨州电视台倒是能拼出一组人来,可王跃却是不想要,作为自己的第一部戏,不管是剧组还是演员他都希望更好一些。

“批文、介绍信、协调函、调令都给你准备好了,这几天就能陆续给你送过去,演员的话,还得看电影厂和剧团那边的反馈和推荐,不能是你想用谁就用谁,对了,这个给你。”陈志国一边像老父亲一样絮叨着,一边将一张巴掌大的纸片丢给了王跃。

“首长,这是?”王跃有点懵,怎么突然给了自己一张铁路货场的提货单?

“十辆报废212,手续齐全,从省城送到银海县货场,你小子记住,好好修车,千万别瞎搞!”陈志国沉声交代,这些车就是流进一些小机械厂和汽车厂也是整备好了以后出售,区别就是他们修好的车稍微“粗糙”一些罢了。

“首长,要么说还得是您老人家贴心呢,那啥,咱们是不是也给点钱支援一下?”王跃飞快将提货单揣进口袋里,又能洗白十辆车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事情呢?

“没有,一分钱都没有,老子的文化X是清水衙门,哪有闲钱给你?”陈志国忙不迭摇头道,这几年,经济环境还不错,可好的那是工业口和相关部门,和文化X是真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比王跃的评剧团好一点就是了。

“别啊,领导,没有钱有别的啊,我查了银海县评剧团有98个编制,现在加上临时工也就48个人,剩下的编制呢?”王跃凑到陈志国面前,小声询问,几十个编制啊,在这个时代可是很大的一块蛋糕,评剧团现在光退休职工就小两百人,可干活的只有四十八个人,这不是妥妥想要搞黄评剧团吗?

“这事情可不好办啊,五十个编制,你要是全要回去的话,怕是就要把人都得罪死了啊。”陈志国自然是知道这里边的猫腻,这事儿吧,不管是银海县还是市里都脱不开关系。

“我不全要,我要十个编制,还要重开剧团职校!”王跃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巅峰时期的评剧团有一个职校,整个东北地区很多评剧团都有这个职校出去的毕业生,可进入七十年代后,职校就荒废了,就连学校也成了县文化X的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