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久别重逢(1 / 2)

作品:《穿成老妇后,收获养成系权臣

嘴角虽然噙着温和的笑意,但内心深处,却似被一股复杂难名的情绪缠绕,既有对孩子们纯真无邪的怜爱,又夹杂着对未来他们是否能明辨是非的忧虑。

正当此时,一阵急促而尖锐的婴儿啼哭声,宛如穿越了层层喧嚣,清晰地传入了姜美君的耳中。

她的神色瞬间凝重起来,眉宇间透露出一丝警惕。

“莫非是小家伙醒了?”

谢秀芳闻言,心下一紧,话音刚落便迅速转身,几乎是小跑着进了屋内,“可能是饿得哭闹了。”

姜美君则对着围聚在四周的人们轻轻摆手,语气温和而坚定,“都回去休息吧,今天虽有波折,好在有惊无险,大家早些养足精神,明日还有许多事情要忙。”

次日,曙光初破黎明的寂静,姜美君带着几分困倦,边打哈欠边整装待发,准备进城。

今天,她与孙玥约定了交付精心绣制的工艺品,心中既期待又略感紧张。

出门之际,她特地在行囊中塞了几斤珍贵的粮食,城里物价飞涨的消息让她颇为担忧。

孙玥与张二丫身处城中,生活想必也颇多不易。

然而,踏入云富县城的那一刻,姜美君的眉头不由得紧锁。

记忆中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街道,此刻却被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难民占据。

他们或是聚集在城墙的阴影下,或是无助地散落在街角,眼中的光芒似乎已随着生活的艰辛一同消逝,只剩下空洞与绝望,注视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和偶尔驶过的车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这么多难民?”

姜美君的询问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撼。

驾车的老把式,一位往返于义通与满姑之间多年的老者,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沧桑,“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他们大多是从西边逃来的。听说那里的庄稼因干旱枯死,好不容易收获的粮食又被盗贼掠夺一空,更有甚者,部分地区匪患横行,逼得乡亲们背井离乡,四散逃离。”

随着马车缓缓前行,沿路上的景象更令人心痛不已。

流离失所的人群中,老人、孩子、妇女皆有,有的拖家带口,步履蹒跚;有的孤身一人,眼中尽是茫然。

有的人瘫坐在尘土中,头顶的伤口还在滴血,手中却仍紧握着那半块沾血的馒头,仿佛那是他们最后的依靠;有的母亲怀抱病弱的婴儿,跪倒在包子铺门前,不断地磕头,只求店家能施舍一点食物;更有甚者,一身丧服,跪在路边,脖子上挂着一块木牌,上书“卖身葬母”,那凄凉的背影,让人不忍直视。

目睹此情此景,姜美君不由自主地将手按在胸前,那些书中寥寥数语描绘的灾难,在现实中竟是如此沉重,重到让人几乎无法正视。

在天灾肆虐之后,往往尾随而来的是更为残酷的人间疾苦。

或许,真正恐怖的,并非天灾本身,而是人性在绝境中的扭曲与沦丧……

最终,马车平稳地停靠在绣坊的门前,姜美君利落地迈出车厢,从钱袋中掏出车资,爽快地递给了驾车的老者,心中五味杂陈,对即将开始的会面与这乱世之中的温情,充满了复杂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