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山雨欲来风满楼(3 / 5)
作品:《历代王朝更迭》刘肇久居深宫之中,一年到头也难得出去一次,因此,清河王刘庆就显得旁观者清了,他认为,目前局势一变,皇帝可以依靠的臣属,多是那些平时经常和窦宪作对的人了,例如司空任隗、司徒丁鸿(永元四年三月癸丑日,司徒袁安死去,闰三月丁丑日,任命太常丁鸿为司徒)等人。刘肇大喜之下,遂决定召集司空任隗、司徒丁鸿这二人进宫面圣。刘庆闻言,急忙劝阻。他分析到,如今窦宪在朝朋党众多,一旦皇帝召集司空任隗、司徒丁鸿入宫,势必会引起窦宪的警觉。刘肇闻言,深感忧虑,忽然,刘庆灵机一动,说道:“自己年少之时,母亲被害,自己一时伤心过度,差点做出错事,幸好有一忠臣为自己开解,自己才得以苟全性命于乱世。”
皇帝刘肇忙问那位忠臣是何人,刘庆笑道:“他就是钩盾令郑众。此人历来忠于我大汉皇朝,对于陛下也是忠心不贰,有他相助,大事可成!”刹那间,刘肇仿佛看见了黎明到来之前的晨曦,于是决定向郑众求助。
郑众为人除了忠诚可靠以外,还处事谨慎机敏,心机很深。在窦氏兄妹为祸汉廷、把持朝政的这一段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重用,还被贬做了皇帝后花园的管理人员,幸好他一直谨小慎微,才不致让窦氏记恨自己当年帮助刘庆的事情。但是这一段时间里,他并没有闲着,而是时常利用自己昔日的威信和自己的钱财,在后宫之内游走,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旦宫廷有变,可以让这些势力为自己所用。同时也和刘庆保持着联系,为免刘肇在思想上被窦太后控制,也在暗中向刘肇告诉了其身世。
郑众早就看不惯窦氏兄妹作威作福的样子,只是自己毕竟是小小的一个宦官,在刘秀、刘庄执政之时,对于宦官的限制就比较严格。虽然刘炟即位以后,对于这些的限制相对较少,但是碍于刘炟是一代明君,宦官势力也没有真正地成长起来。因此,郑众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如今,这个机会来临了,刘肇深夜召见自己一人到皇帝寝宫。此番事情郑众已然仔细问过,宫中窦氏势力没有一人知晓,可以看出,皇帝刘肇终于要有所动作了。
刘肇见到郑众,本想做一番测试,看看郑众是否如刘庆所言。但转念一想,自己如果这样做,一则是刘庆会心中怨愤自己不相信他,二则是自己也很欣赏郑众,不希望他在为自己办事之时,还会心存顾虑。于是,刘肇直截了当地向郑众说出了当前的宫内朝廷的局势,并且旁敲侧击地向郑众表明了自己欲要亲政的想法。郑众一听便明白了皇帝的心思,急忙说道:“当今天下,虽然名义上姓刘,但实际上则是掌控在窦氏家族手中,此番,窦宪欲要自立,必定会首先谋刺皇上。而皇帝要独立,也必定需要首先除掉窦宪。此事,宜早不宜迟,先动手者可以尽得先机,后出招者必会处处受制。”
郑众此言一出,正合了皇帝刘肇的心思。二人商议,当前窦宪不在京师,而是驻扎在外,朝中重臣多为窦氏一门及其党羽。因此,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不可擅动,以防窦宪拥兵自重,率军叛乱。
当此之时,窦宪在外依然没有察觉到皇帝刘肇欲要灭杀自己的心思,不是他大意,而是今日的朝廷,窦氏一门早已经根深蒂固。且不论太后在深宫之中,为皇帝刘肇所敬畏,在朝堂之上,临朝听政,为群臣所慑服。单论其朋党势力之强,就不得不让人为之侧目。有耿夔、任尚为其爪牙,邓叠、郭璜为之心腹,更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揽朝政,占据要津。一时刺史、守令等官员多出其门。此外,窦氏一族,满门权贵,兄弟窦景为执金吾,窦笃进位特进,窦瑰为光禄卿,窦宪的叔父窦霸为城门校尉,窦褒为将作大匠,窦嘉为少尉,其他窦氏族人任侍中、将、大夫、郎吏等职的,还有十余人。窦宪的兄弟族人当朝,贵重显赫,倾动京都。因此,窦宪一门心思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够使江山永固。而且当今圣上年纪还小,对自己除了敬畏之外,绝不会生出悖逆之心。即使有了这个心思,自己只要回朝细细谋划一番,将皇帝秘密处死,这最后的一个后顾之忧也就烟消云散了,到时即使窦宪自己坐上这皇帝大位,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