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谢迁:八百里加急奏请陛下天子守国门!(2 / 4)

作品:《我,朱厚照,加入美帝聊天群

然后这个时期,面对骤然接踵而至的巨大权力,无论是建文帝朱允炆和建文三臣都没有好好的接住,甚至步子迈得太快,直接开始削藩,导致了朱棣被迫造反,被迫接棒大明第三任皇帝。

朱棣接手后,面对宰相这个权力,他算是接住了。

因为,他有太子朱高炽帮忙,接着就拉了几个品级不高的官员,专门给他处理奏章,筛选一下国家事务的轻重缓急。

这几个品级不高的人,成了内阁雏形。

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也延续了这个内阁制度,才出现了所谓的三杨重臣。

朱瞻基上位后,内阁彻底慢慢固定了下来,而内阁也开始慢慢承载着宰相权力,朱瞻基甚至不上朝也可以使得大明良性运转。

“三杨”可以说,成为了内阁重臣样版。

甚至,内阁在朱瞻基死后,表现太过于完美了。

因为当时朱祁镇九岁登基,皇帝年少处理不了国家大事。

只能由太后和内阁组成大明议事处理机构。

在朱祁镇亲政之前这段时间。

有朱棣、朱瞻基抗击北元之威。

有王朝国力发展上升期。

再加上吏治总体上算是高压后的放松期。

三期叠加,内阁在这几大时代风口上,勉强算得上蒸蒸日上,从幼年期发展到了青年期。

而这个时候,好死不死就遇到了想要大展作为的朱祁镇。

他亲政后,内阁还政给他,恰好就遇到了土木堡之变这个大明黑天鹅。

皇帝被俘、大明又群龙无主,只能再次依仗内阁。

内阁被迫在这个时候,再度接棒巨大的权力,甚至可以选皇帝了。

而选出来的朱祁钰,只能妥协。皇权在这个时候,彻彻底底低于内阁相权的。

朱祁镇回来后,似乎发现了这个事情,想要分散内阁权力。

可惜已经没有勋贵、武将等等来限制文官组成的内阁了,再加上他自身北狩的巨大污点,也导致皇权受到质疑,没成功压住内阁。

他儿子朱见深上位后,只能依仗西厂、锦衣卫,甚至搞出了几千人传奉官制度,来对抗内阁……

这段时期的内阁,自然被打压了。

万安等纸糊三阁老这种嘲笑般的戏称,就是内阁势弱的最佳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