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就怕空气突然安静(3 / 5)

作品:《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番外

第一,黄老邪与洪七公绝不是一个人。

但极有有可能,他们双方是认识的;

第二,如果黄老邪是黄承彦的话,那…洪七公多半与其年龄相仿,且相交莫逆!

这点,从丐帮弟子一口一个“老人家”的称呼,就能够判断。

如此的话…

那就存在一种可能,“洪七公”是与沔南名士黄承彦交好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亦或者是隐居于鹿门山的庞德公!

当然,前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

因为后者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也就是娶了诸葛亮二姐的那位,如今任曹魏的“吏部郎”!

考虑到庞山民的身份,当爹的庞德公似乎没有出山,去相助关羽!

当然…这些都是猜想。

也不是能放在明面上讨论的话题。

甚而有之,还有一种可能性。

“黄老邪”不只是黄承彦,关麟这臭小子也是“黄老邪”的一部分。

如果是这样,那…考虑到关麟与这些丐帮弟子亲密的关系。

他一定知道,那位丐帮的“老人家”——洪七公的真实身份。

其实…这里存在一个误导。

若不是“洪七公”那“老人家”的身份深入人心。

也因为这一条线索的误导,关羽与马良已经足够判断出,洪七公的真实身份。

但是…至少目前看来,可以笃定,洪七公一定是友非敌!

有关长沙郡的军务,是今日讨论的最后一个军务。

按理说,这场关家军大帐内的军事会议,算是结束了。

不过…

关羽特地留下马良与关平、关兴、关银屏、关索五人。

他发现,他也是醉了。

本想借着其它的事儿,让心情换一下,不再去想关麟那臭小子,想这臭小子的事儿,可…莫名其妙的,关麟这臭小子就像是阴魂不散的塞满了他的脑门。

特别是那最狠的几句。

明明想到就会很生气,就会愤怒,可莫名其妙…关羽就会像是钻进了牛角尖一样,就会往那想。

——“老爹,你这就有点儿不要脸了吧?

——“那些连弩、偏厢车,父亲难道…也要‘脸都不要’的说是关家军缴获的么?”

——“父亲,无话可说了?还是无言以对了?”

——“父亲可以脸都不要,可孩儿要脸!”

关羽感觉他病了,他患了无比沉重的心病。

方才会议时如此,现在会议结束了还是如此,他满脑子里想的竟都是关麟的这些话!

竟都是,这个就快要把他气死的逆子。

关羽自然不知道,这的确是一种病,却不是心病…

治的话,算了,还是换个儿子吧!

缓缓起身,关羽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他定了定神儿,忍不住问这几个儿子。

“你们说说,何为‘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何为,‘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啊…

此言一出,被说关平、关兴、关银屏、关索了,就连马良也惊了。

怎么好端端的又绕到关麟身上了。

“说说!”

见众人没有说话,关羽轻轻踱了一步,语气并不严肃,就像是…在与马良,与一干儿女们探讨这个问题。

可…关平他们哪敢回答呀。

在他们看来,父亲就是因为这个,差点被四弟(哥)气晕过去,这是一道送命题啊。

“关公…”马良开口,打算劝慰一番。

必须得帮关公尽快的走出这个牛角尖哪!

“先莫说别的…”关羽的话依旧很和缓,“季常先解释下这四句话…”

这个…

感受到关羽的执着,马良只能硬着头皮解释道,“云旗讲‘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然…某仔细思虑良久,云旗的话在古籍上并无出处,所谓‘古人诚不我欺’,自是子虚乌有,若是强加牵连,也唯独《礼记》中有言,‘学然后知不足’,及‘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马良这番话算是避重就轻。

反观关羽,他则是捋着胡须,“呵呵,想不到云旗的一番话,竟是连季常也不敢解释了,那某来说吧…云旗这小子是说某才智不足、见识不足、威望不足、信誉不足…也正因为这四不足,故而关某才会多谋、多虑、多怒、多言。”

言及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