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掉狼窝里了(3)(3 / 4)

作品:《我祖父是朱元璋朱允熥赵宁儿结局和谁在一起了

上面工整的书写着每个捐款乡绅的名字,还有所捐的金额。

最多的人,银元一万。

最少的人,银元十块。

“臣想着,自古以来修桥铺路都是好事,所以这些人的名字,等到修桥之后,就刻在桥上,用以激励后人!”

说着,他又看看朱允熥的神色,低声道,“捐款的乡绅之中,有几人念过五旬却屡试不中。臣.....自作主张,让广东学政,给与他们几人秀才之名....”

他一段话,朱允熥几乎都是左耳进右耳朵出。

至于最后这句,给了考不中的老童生秀才的名份,更是没当回事。

科举是要靠真才实学,但有时候也不靠真才实学。各地的县试,多是看主考的心情。

看你的字顺眼,你就可以中秀才。

看你的脸不顺眼,你就是才高八斗也没用。

而让朱允熥心中,最是动容的却是那一句。

“百姓既有所需,官府必有所为!”

朱允熥轻声念着,放下中的名单,“祁著,你很好!”说着,又道,“你是在担心,调你入京师之后,你的继任者不能萧规曹随,反而改弦易辙,对吧?”

“是!”祁著苦笑。

地方官主持修路,是个吃力不讨好活。

第一,钱从哪来?

花多花少先不说,跟朝廷伸手,那就且等着吧,大明朝这么大,需要修路的州府多了去了,不可能可着你先来。

第二,民夫问题。

这涉及到是不是滥用民力,更要承担风险。要知道古往今来大多数造反,都是因为民夫聚集闹事引起的。

第三,账目。

不管你的心是不是好的,可自古以来积德的干不过缺德的,你好好的一省布政,亲自主持修路,你是不是图什么?

中饱私囊有没有?

官绅勾结有没有?

你修路所用的钱,是当地行省每年特旨可留的结余,就是中枢给各行省的私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