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调情慈安太后!屠杀海参崴!(盟主懵懂半生贺)(3 / 5)

作品:《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冰冰出去,直接将一个三岁左右的宝宝抱了进来。

她的眼神全部粘在宝宝身上,如同珍宝一般。

“看,我们宝宝漂亮吧。”冰冰显摆道:“爱新觉罗几百年也没有这样漂亮的男孩。”

苏曳小心翼翼地抱过来。

宝宝小手微微挣扎,朦胧间就要睁开眼睛。

冰冰赶紧上前轻拍道:“宝宝,继续睡,继续睡……”

宝宝听到母亲的声音,努力地想要睁开眼睛,但是睁不开又合上了,甜甜睡去,长长的睫毛覆盖在上面。

苏曳小心翼翼抱在怀中,在宝宝的额头上亲了一口。

“他现在还小,我怕他长大之后和你越来越像。”冰冰道:“那时候可怎么是好?”

……………

次日,朝堂之上。

“六百里加急!”

“六百里加急!”

“山东巡抚奏报,捻军攻破济南,正在进犯烟台!”

“八旗和绿营,士气低落,皆无心作战。”

“山东全境,岌岌可危,请朝廷派兵支援。”

这个奏报,为何要加上一个八旗和绿营士气低落,无心作战?

指桑骂槐吗?

紧接着,又有一个六百里加急。

江苏巡抚李鸿章急报,太仓沦陷。

发逆两路大军,正在攻打松江府,上海岌岌可危,请朝廷支援。

这几个地方还没有商议完毕。

黑龙江将军的六百里加急战报,再一次进入宫内。

瑷珲城沦陷。

俄国军队,正式攻占瑷珲。

整个朝堂,死一般的寂静。

两宫太后,脸上没有任何血色。

这才垂帘听政多久?先帝驾崩才多久,这江山社稷就崩坏至此?

都说先帝昏庸,但他在位的时候,天下也不止于此啊。

大清朝的江山社稷,这是要完了吗?

全场所有人目光,都盯着苏曳。

苏相,这就是你入主中枢的结果。

这就是你裁撤八旗的后果啊。

自从你对八旗兵大屠杀之后,不管外交还是政务,都是你说了算,我们可都没有干涉啊。

结果呢?

这大清江山就快要完了。

慈安太后缓缓道:“苏曳,你现在怎么看,你还觉得不能和俄国人谈判吗?”

苏曳道:“是的,太后。”

慈安太后继续问道:“那,南边的战局呢?”

苏曳道:“臣愿意率军南下,前去剿灭发逆,收复河山。”

全场所有人竖起耳朵。

苏曳,你终于表态了吗?

天下大乱这么长时间,你终于肯表态了啊。

慈安太后道:“你要带多少军队?”

这句话,问到了核心。

现在整个京城,苏曳的军队占了大半,这部分军队你是不是要带走?是不是要南下剿逆?

苏曳道:“臣带三万六千人左右。”

肃顺出列道:“请问,是哪三万六千人?”

苏曳道:“天津兵站在练的帝国新式陆军,三万两千人,再从帝国新式陆军的第一师抽走四千人。”

所有人哗然。

天津兵站的那三个师?

那可才练了半年不到,还没有正式成军啊?

你就要全部带走,是何企图?

肃顺道:“苏曳大人,你在九江还有一万多新军对吗?”

苏曳道:“对,帝国陆军第二师镇守九江经济试验区。”

所有人都陷入了一个阴谋论。

天津那边三个师,只练兵不到半年时间,而且那里面有一万四左右的旗人,一万八汉人。

你这三万六带到南边,加上你在九江的一万多人。

总共四万多兵力,其中旗人只有一万四,而且还没有成军。

如果你苏曳在战场上做手脚,把这一万四旗人全部做了炮灰?

那怎么办?

帝国新式陆军这一万四千旗人,可是八旗的核心力量了。

如果你苏曳借机全部葬送了,那未来在中枢,我们八旗岂不是毫无力量了?

顿时,僧格林沁出列道:“启禀太后,奴才愿意率军南下平叛。”

胜保出列道:“启禀太后,奴才愿意率军南下平叛。”

郑亲王端华道:“启禀太后,奴才愿意去和俄国人谈判。”

顿时间!

两个不同的方案,出现在朝堂之上。

一种方案,苏曳率军南下平叛,对俄国人不谈判,依旧强势。

第二种方案,僧格林沁,胜保率军南下平叛,端华和俄国人谈判。

而后,所有人目光都望着两宫太后,等待她们的决策。

之前慈安太后基本上很少说话,都由慈禧太后做主。

而今天,她就积极得多,基本上都是她主动问话。

她毕竟是正宫太后,一旦她开口,西太后就主动闭嘴了。

慈安太后道:“苏曳,你率领三万六千军队南下平叛,其中大部分还没有成军。而你面对的敌人有多少?”

苏曳道:“如果是单纯江南战场的话,大概二十几万敌人。”

慈安太后道:“加上你九江的军队,大概四万人,要面对二三十万的敌军?”

苏曳道:“是。”

慈安太后道:“而且皖北,苏北的捻军随时可能南下,届时两股敌人可能合流?”

苏曳道:“对!”

慈安太后道:“届时你面临的敌人,可能是四五十万?”

苏曳道:“对。”

接下来,很多人的话都没有说透。

如果苏曳率军南下平叛,那十几二十万的湘军,可能就出工不出力。

但如果是僧格林沁和胜保率军南下平叛,那湘军可能就会竭尽全力。

这中间差距就太大了。

朝廷中所有人都认为,湘军才是这一次南下作战的主力。

只有发挥湘军的主动性,才能打赢这一战,才能收复失地。

顿时,肃顺出列道:“奴才举荐僧格林沁和胜保,南下作战,收复失地,剿灭发逆。”

端华出列:“奴才附议。”

载垣出列:“奴才附议。”

绵愉出列:“奴才附议。”

众多文武百官纷纷出列:“臣附议!”

田雨公出列:“臣举荐苏曳,率军南下平叛,收复失地。”

崇恩出列:“臣举荐苏曳,率军南下平叛,收复失地。”

左宗棠出列:“臣举荐苏曳。”

相较而言,苏曳这边的人数就少得多了。

然后,所有人目光都望向了两宫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