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皇帝又噩耗!苏曳大胜!决战(2 / 4)

作品:《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皇帝和朝臣,再一次受到了这个巨大的噩耗。

洋人舰队攻打烟台,仅仅半日,烟台沦陷。

皇帝再一次受到暴击。

“舟山呢?舟山呢?”

“舟山沦陷了吗?”皇帝怒问道。

没有人回答他。

不过很快的,浙江巡抚王有龄的捷报马上就要进京了。

同样也是八百里加急,比山东巡抚早几天出发,但毕竟远了不少。

仅仅一个多时辰后!

“八百里加急,舟山捷报!”

“浙江巡抚王有龄捷报,我军在舟山逼退洋夷舰队。”

诛心啊!

皇帝再一次暴怒。

直接把前面的案子掀翻。

“砰!”

一阵巨响。

这个紫檀木的案质量太好了,这么狠狠砸在地面上都没有裂痕。

额尔金伯爵疯了吗?

为何不攻打舟山?为何不打苏曳?

不是说他和苏曳才是真正的仇敌吗?

而且完全不宣而战。

上一次起码派了一个信使进京,发出了最后通牒,然后才出兵攻占了广州。

而且攻打大沽口的时候,也是先派舰队包围,并且派来使者,给了五日期限。

现在……什么都不讲了,直接攻占烟台。

原本还想要借刀杀人,让额尔金伯爵去攻打苏曳呢?

结果你为什么不打?

偏偏又来打我?

你也不想想,站在额尔金伯爵的私人情绪上,当然是痛恨苏曳更多。

但是站在英方的立场,站在国会的立场,就完全是针对清廷的皇帝。

所有的愤怒全部都在皇帝一人头上。

甚至对于英国会来说,是一种耻辱。

一而再,再而三,毁约。

谈好了条约,退兵后,清廷皇帝立刻毁约。

接着,又出兵又攻打,又谈成了条约。

但没有过多久,又开始毁约。

干嘛呢?伱特么的干嘛呢?

耍人玩吗?

所以这次英方决定一打到底。

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彻底发火之后,皇帝冷静了下来。

此时,距离上一次大沽口之战,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了。

“诸位臣工,接下来该如何?”

“是打,还是谈?”

肃顺道:“皇上,除非能谈到让额尔金伯爵去攻打苏曳,否则任何的谈判,都没有意义。”

是没有意义了。

谈什么?

不就是几国公使进京吗?不就是天津作为通商口岸吗?

不就是外国商人能够在中国内地经商,游历吗?不就是洋人在通商口岸城市享有传教权吗?

之前不断毁约,不就是前面两条不能答应吗?皇帝绝对不能容忍洋人进京吗?

杜翰道:“皇上,南方七省上一次攻讦朝廷,不就是说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吗?如果再谈,只怕他们又要传遍天下,让朝廷再一次颜面尽失,威严扫地。”

匡源道:“皇上,其实现在对付洋人,对付苏曳,反而变成了一件事情了。”

惠亲王绵愉道:“对,一件事情!”

七省联盟成立的名义就是反对天津条约,保护长江航道,保护南方百姓,避免厦门教案重演。

肃顺道:“如果朝廷举起这个大义,那南方七省也就失去这个大义了!”

“只要打赢了和洋人的这一战,那朝廷就掌握绝对的大义,南方七省联盟的问题,就直接迎刃而解。”

皇帝陷入了沉默。

事实上,在南方七省公开炮轰朝廷丧权辱国,请杀桂良,请杀奕山之后,朝廷就失去大义。

也就失去了解决南方七省的主动权了。

唯有的法子,就是夺回大义。

如何夺回大义?

彻底否定天津条约,彻底否认瑷珲条约,坚决和洋人开战。

如此一来,瞬间振奋民心,大义在手。

但一想到和洋人开战,咸丰皇帝心中就害怕,忍不住就要哆嗦。

足足好一会儿,皇帝沙哑道:“能打赢吗?”

肃顺道:“皇上,其实去年的大沽口之战,就差一点打赢了。荣禄的新军打得很好,一开始给洋人吃了很多苦头,之所以后面忽然大败,完全是因为谭廷襄这个主帅崩溃逃跑,才使得战局崩坏。”

杜翰道:“对,谭廷襄这个主帅无能,才拖垮全军。”

肃顺道:“看看这次舟山,苏曳和王有龄动用了几万大军驻守舟山,使得额尔金最终避而不打,可见洋人也不是无敌的。”

“皇上,这次让僧格林沁为主帅,荣禄为副帅,将士拼死用命,打赢的概率很大!”

杜翰道:“皇上,这一次,我们没有退路。”

“打赢这一战,就能彻底解决苏曳,解决南方七省的麻烦。”

“打!”惠亲王绵愉道:“皇上,若是不战而降,朝廷的威严扫地,中枢危也。打赢了,一切困境都能破除。”

在场所有重臣,清一色支持打。

历史上,朝廷这个时候也是决定要打。

而在这个世界,他们甚至更加别无选择,因为南方七省以大义压人。

而且在清廷眼中,洋人在厦门教案的妥协退让,对舟山避而不打,也显示出了几分软弱。

皇帝道:“立刻召僧格林沁和荣禄进京!”

“嗻!”

钦使用最快速度狂奔前往天津,召僧王和荣禄。

大臣们知道,皇帝已经大概有了决心了,现在就想要问问这两个大将,这一战能不能打赢,想要得到最后的信心保证。

…………………………

进入后宫!

皇帝问道:“你觉得,这一次该不该打?”

懿贵妃道:“打!”

皇帝还是微微有些惊讶,因为每一次来懿贵妃这里,都能得到绝对的回答,没有含糊其辞。

懿贵妃道:“皇上,天下人都看着呢!这一战不打,南方七省更要离心离德,更要攻讦朝廷了。”

“不但要打,而且要狠狠打,打出气势,打出尊严。”

“皇上,前明虽然不是一个好例子,但是崇祯皇帝天子守国门,还是你买了几百年的人心,后世称之烈皇。”

这话一出,懿贵妃顿时后悔了,又口无遮拦了。

“而我们现在情形比崇祯皇帝要好上许多,除了一二省被发逆占领,南方七省也不敢公开违逆朝廷,况且洋人也绝不可能会夺我大清皇位。”

“这一战不管打成这么样子,只要我打出我大清的烈勇,就可以镇压天下人心。”

懿贵妃这几句话里面有让皇帝很不舒服的地方,尤其是用崇祯来比喻,让他厌恶。

但,咸丰皇帝也习惯了。

眼前这个女人就是这样的,聪明,而且锋芒毕露。

不经意间,说话就会刺人。

但是皇帝也认为她说得不错,不打不足以镇压人心。

忽然,懿贵妃道:“皇上,而且这一战未必不能打赢,上一场大沽口之战,就差一点赢了。”

这一点,又是和肃顺等人一致的。

皇帝也很疑惑,眼前这个女人和肃顺很多观点都是一致的,但双方却势同水火。

肃顺不止一次劝诫皇帝,懿贵妃此女野心勃勃,恐成祸害,请皇上早做谋划。

而懿贵妃这边,也一直暗指肃顺一党,遮天蔽日,朝中毫无对手,只怕会蒙蔽皇上。

皇帝每一次都听进去了,但用不了多久,又都把这些话抛之脑后。

对于他而言,懿贵妃和肃顺两人虽然为死敌,但都依附在他这个皇帝身上,没有丝毫违逆之心,而且极尽讨好。

哪里像是苏曳逆贼?只会忤逆。

杜翰有一句话也说到皇帝心里去了,只要打赢了洋人,朝廷就能掌握大义。

就能拆了南方七省盟约,就能对付苏曳。

懿贵妃忽然道:“皇上,一旦决定要打,那声势就要大!要大肆宣扬。”

“另外,还可以下旨苏曳,命他出兵支援。”

“他不来,就会失去大义!”

皇帝听之,点了点头。

…………………………

与此同时!

在常州战场。

最终确认,常州的太平军守军不是一万人,而是七千人,因为还有三千人在丹阳。

王世清率领五千新军,浙江的一万五千军队,用三倍兵力杀了常州太平军守军一个措手不及。

苏曳的命令是二十四小时内,攻下常州。

但是在近乎疯狂的攻城下。

在敢死队源源不断地冲锋下。

攻城战后九个小时!

一阵惊天的巨响。

常州城门被炸塌,苏曳和浙江联军杀入常州。

然后在城内进行了惨烈的巷战。

这也是苏曳新军,第一次面临巷战。

事实证明,精准的射击,先进的步枪,在巷战中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七个小时后!

常州太平军残军逃亡,常州之战结束,苏曳一方获得辉煌胜利。

接下来,一万余浙江军队防守常州。

而王世清率领四千多新军,继续追击太平军残军,攻打丹阳。

这个时候,苏曳新军强大的耐力和体力优势表现了出来,因为吃得好,营养好,训练强度高。

从常州,一路追杀到丹阳。

而太平军在丹阳的守军,更是不足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