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爆炸(一万字(2 / 5)
作品:《择日走红》万一数值还是很高,那就糟糕了。
幸而,检查结果出来,数值降低了很多。
“好很多了。”医生说,“看来我们之前的判断没有错,就是那段时间各种各样的工作太多了,给他造成了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巨大的负担,以后还是不要这么压迫自己了,严河,一个人的承受能力,不一定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
陆严河的脸讪讪的。
被医生这么一说,还真是怪尴尬的。
陈梓妍也长吁了一口气。
“其实,一个人短时间内压力大,这很正常,你可能觉得你没有熬夜,也没有其他的症状表现,所以没事,但我觉得你的压力会突然爆表,跟你同时在面对七八件都很重要的事情有关,这些事情带给你的负担叠加在一起,都不是简单的加减法,甚至可能是指数型的增长。”医生说,“协调好你要做的事情,不要觉得自己是机器,可以多线运行——就我这台电脑,还时不时因为同时处理的程序过多而死机呢。”
陆严河嗯了一声,道谢。
陈梓妍说:“以后我会隔一段时间带他来检查一次的,他最讨厌的地方就是从他的表面什么都看不出来。”
-
无论如何,检查结果显示陆严河情况已经转好,这就是好事。
这件事的症结是在于陆严河的身份太多,要处理的不同方面的事情太多。
陈梓妍给陆严河在六月份只安排了两个工作,一个代言品牌买的杂志封面要拍摄,一个线下的晚会活动。
除了这两个工作,陆严河就待在学校里,准备期末考试。
陈思琦说从今以后不让陆严河管《跳起来》的事,还从那之后,《跳起来》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不到他这里来了。以前他还负责做下印前的终审,现在终审也跟他无关。陆严河哭笑不得。
但是,这样一来,陆严河发现,自己的节奏是真的一下慢了下来。
不再是任何时候打开手机,都有很多的工作要处理,也不再是有很多个截止时间催促着他赶紧办,停不下来。
陆严河开始有了固定的、睡午觉的习惯。
有时候几个人没事,也会跟李治百、颜良他们打游戏,纯粹玩乐。
他自己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没再这么纯粹地去做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比如打打游戏,比如躺在沙发上发呆。
陆严河也是很久都没有过这样的悠闲了。
他发现,工作很多的时候,他满脑子都是工作,但没有工作了,也没不适应,闲得下来,甚至,觉得这样也挺好。比之前舒服多了。
这种时候,再去思考《情书》这部电影,状态都不一样了。
陆严河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商永周、陈碧舸这样的演员,一年一般就拍一部戏,顶多两部。
演员要保持最好的状态,这个不是说早睡早起、生活作息的好状态,而是能调动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好状态。
技术可以磨练出来,但是状态不可以。
-
《跳起来》跟北极光视频一起做的“蓄力计划”,在六月初发布了招募令。
陆严河仍然担任了召集人的职务。
不过,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不用他来做了。
陆严河所做的工作,就是录了一段欢迎各位青年导演和有志于成为导演的人报名参加“蓄力计划”。
这个“蓄力计划”在圈内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因为在这之前,除了一些专门的青年电影节,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平台或者是像《跳起来》这样的杂志,去发起一个青年导演的评选计划。
人家甚至拿出了真金白银,要支持这些年轻导演去拍片子。
“蓄力计划”一发布,陆严河就马上发了一条朋友圈:
虽然我担任召集人,不过,我本人不参与“蓄力计划”任何具体事宜,仍然休养中,勿扰。
可是,虽然他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来找他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很多人都好奇这个“蓄力计划”,陆严河只能一遍遍地解释,自己真的不太了解。
可这样的回答显然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在影视行业,导演是最难培养的类型。
演员也好,其他的工种也好,都是可以放到项目里面去历练的。但是,导演不行。很多人觉得,导演其实也可以从副导演做起,积累经验。但是,实话实说,副导演也好,导演助理也好,这样的经历再多,也无法成为让别人相信他可以独立做一个导演的理由。这是现状。
所以,《跳起来》突然跟北极光视频一起要做一个寻找导演的“蓄力计划”,自然惹人关注。
每一个平台、每一个制作公司,都缺导演。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导演,都缺。
在影视这一行,导演才是真正的“项目经理人”,把一个能赚钱的导演理解成一个能赚钱的项目经理人,就能理解各大平台、制作公司对导演的渴求了。
但如果用一个没有独立执导经验的导演,就等于一场豪赌。赌对了,皆大欢喜,赌错了,甚至倾家荡产。
“蓄力计划”这么一弄,让大家都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
这个计划,能挖掘出导演来吗?-
“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吗?”
有人自然是不看好的,理由也很充分。
“我们都知道,导演这个职业,要求太高了,什么都要懂,而且,试错成本也高。他们这种连手机拍摄作品都收的比赛计划,能选出什么样的人来?估计大部分都是一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才会给他们投作品。”
“是啊,就算是青年电影节的短片计划,拍一个短片都至少是几万块钱的成本。他们这不做任何要求,用手机拍的短片都行,别到时候找一堆摄影师出来。”
“没错。”
“但是,这个想法倒是挺好的,我们都需要挖掘出一些新导演来,说起来,我们这个圈子,还是导演太少了。”有人无奈地说,“像《暮春》这样能够带出刘毕戈这种青年导演的项目,这么多年了,也才这一个。”
“这也没有办法啊,拍电影多花钱,谁家有钱也不可能说就用来捧新人导演。如果《暮春》不是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拿了奖,甚至哪怕拿了奖,如果不是有陆严河主演,这样的电影估计一样还是要赔本,说不定连院线都拿不到排片,上映两天就腰斩。”
“电影虽然是导演的艺术,但导演没有成名之前,如果没有顶级演员大咖助阵,也是根本没有办法突围啊。”
“你们说,他们弄的这个‘蓄力计划’,能做到什么程度?”
“我估计不怎么样。”
……
业内看好的人还真不多。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导演这一行真没有那么容易。
它是极少数既需要艺术性的、审美性的创作思维,又需要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非常实际的综合素质。
同时拥有这些能耐的人真的很少。
而有机会拿到一个机会去展现出自己有这样能力的人,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