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调整(3 / 3)

作品:《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谢廖夫转身转过电脑屏幕,上面是公司内网的数据库,这里包含着新远所有的秘密,由星辰一号计算机和“山海”时刻监管,里外防盗措施极其严格,想要访问也需要复杂的手续。

“首先我要说新远的储备技术先进程度和数量多到让我吃惊,这些技术已经差不多能够支持整个太阳系的探索了,这相当好

但是,问题也有很多,首先是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

谢廖夫所提出的问题是林炬从未想过的,新远的生产效率依托基地那可是快的惊人,高度工业化生产,研究院简化设计工作,是多少航天机构想都不敢想的。

不说别的,就同时开建两架hm,130吨级航天飞机6个月完工的能力,naca全盛时期都难以办到。

这个生产效率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谢廖夫:“我了解到,山海是从源于c09的,能完成高精度操控的人工智能,而且处理能力非常强大,这样的人工智能仅仅用来进行运算和内部网络管理太浪费了,让它介入生产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但我的意思并不是让人工智能去操控机场,这一点现在的数控加工设备就已经够高了,也不需要节省这一点人力。

我们应该用计算机为每一个产品规划生产流程,从原料初加工到最终成品,以分钟为精确单位,划分每一个流程的时间和加工顺序,在短时间内做到生产线的效率最大化。”

林炬用了不断的时间仔细咀嚼才明白谢廖夫的意图,并不是让人工智能接管生产,而是通过人工智能制定效率最高的生产计划,根据不同的零件加工特点排序,已达到最能节省时间成本的目的。

这让他想起了oga,两者的思路都差不多,但林炬有一些不同意见。

“可是,新远依赖供应商,b级基地有现在的强大产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很多部件我们依靠华国成熟而全面的产业链外包出去了,相当一部分零件需要他们生产出来才行。”

谢廖夫:“那就让他们也必须接受我们的生产计划,在自己的产能和我们的产品之间,调整出最好的时间,在对我们的产品尽可能少的干扰下及时供应零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