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玄澄(3)(2 / 3)
作品:《武侠:开局成为林平之,割以永治?》林平之对这些发现感到狂喜,他顿时觉得自己掌握了十三势的真髓,将能够在太极拳的修炼中更加得心应手。他下定决心深入研究这些拳法,希望在未来的战斗中能够游刃有余,展现出真正的实力。
他回忆起前世学习太极拳时,王宗岳先生对十三势的讲解,简直是一针见血、妙不可言。拳法、拳理、结构和运行框架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太极拳的精髓。八门(八劲)和五步作为拳法的结构和内容,八卦和五行则是拳法的运行框架。这个框架可谓是十三势的根本,两者必须相互统一。只有有了框架却没有内容,那框架就是空洞;有了内容却失去了框架,那内容就没有了方向。
如果失去了源头(八卦、五行之源),"十三势"这个名字就变得毫无意义。只有将上述两个方面相互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十三势的内涵。当然,这里只是以《释名》中所述的十三势为基础,至于在"十三势"之后加上其他词汇的论述,那就另当别论了。
"十三势"这个词,顾名思义,是由八和五相加而来的。太极拳的八门(八劲)和五步共同组成了十三势。八卦和五行相互融合,上下两部分相得益彰,形成了十三势。
在十三势的要求中,八门、五步必须与八卦、五行相对应,绝不能搞混。简单来说,就是要搞清楚如何进行对应:太极八劲中的四正劲和四隅劲与四正卦位和四斜角卦位相对应。五步则需要与五行相对应,按照相应的位置进行配对。
林平之内心乐开了花,他下定决心要铭记这些发现,不断琢磨,为了在未来的太极拳修炼中更上一层楼。他心怀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在战斗中展现出真正的实力。
首先,他发现四正劲中的掤、捋、挤、按与四正卦位的坎(北)、离(南)、震(东)、兑(西)是如此相得益彰;而四隅劲中的采、挒、肘、靠与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的四斜角相互呼应;而五步中的进、退、顾、盼、定与金(西)、木(东)、水(北)、火(南)、土(中)也是一一对应。这种对应的模式,正是十三势的典型特征。
林平之心中暗自庆幸,这些发现让他更加了解了太极拳的玄妙之处。他仿佛已经融入了宇宙的运行之中,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他毅然决定将这些领悟融入自己的拳法之中,以期在未来的战斗中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实力。
然而,要真正理解太极十三势,不能仅仅从手法角度去思考,这只是认识了十三势的一半。因为"十三势"这个词来源于八卦和五行,失去了源头,只注重枝节,忽略了根本,这样的理解仍然无法完全对号入座。
太极十三势是将招式结合实践经验运动而成的一套独特的武术功夫。在运用时,必须遵循五行生克的法则,才能有效地克敌制胜。同时,太极之理循环不息,意、劲、气、神不断运转,从而达到高超的境界。
一招,狮子张口滚丹珠,狮子欢快地大张着口,摇头晃尾滚动着圆球。它上下前后左右旋转,六合乾坤在掌中轻揉。
二式,长蛇串珠扭腰丹,长蛇灵活地盘旋,身体屈伸开合,如珠子一般连续扭动。尾能护头,头能护尾,柔软功夫第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