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衣冠不南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3章 区别(4 / 5)

作品:《衣冠不南渡

曹髦摇着头,“若是没有区别,那归顺庙堂的贤王岂不是要心寒?!”

郭责当即说不出话来。

这秃发鲜卑跟匈奴人是不同的。

南匈奴是归顺了大汉的,他们的人员有大魏户口,自从秦汉开始,华夏就是个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了,秦汉设立道,所谓的道,跟县是同级的,区别是此处的百姓多是胡人。

在胡人占据多数的地区,庙堂就设道,由庙堂的官吏以及当地胡人的首领共同治理,先前姜维所攻打的狄道,其实就是狄县,只是因为当地的狄人百姓多,故而称为道。

这些人同样要缴纳税赋,要受到官府的治理,庙堂在边塞地区有不少的道,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道里是胡汉杂居,双方甚至已经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了。

但是秃发鲜卑这样的,他们是后来迁徙到河西等地的,他们不住在道内,没有接受过大汉的册封,本身不需要缴纳税赋,在野外称王称霸。

那这就不能算是大魏子民了。

雍凉地区的胡人问题困扰了庙堂多年,可无论是大汉和大魏,都很难处理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当地的胡羌混居,成分又杂乱。

其中有不少是接受大汉治理的自己人,有迁徙的外地人,还有百姓们受不了税赋跑出去当外地人的数百个部族,主张和亲近以及汉化程度都不同,极难治理。

秃发鲜卑,如今不过几万人,盘踞在野外,还不曾归顺。

曹髦总觉得,治理这些地区时,应该明确界限,表明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别。

而且在接受归顺的时候,也不能那么容易。

今日在看到这些秃发鲜卑后,曹髦心里忽然有了更多的想法。

雍凉地区,蜀人很喜欢联络这里的胡羌来协助自己出兵,每次说起要治理此处的胡羌问题时,双方总是争执不断。

有人觉得该杀,有人觉得要怀柔。

可曹髦却觉得,这两者都不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怀柔自己人,杀掉入侵者。

裴秀的政策已经开始在南匈奴进行了,这些方式应该要带来些好处才行,例如说,只有接受教化的自己人,才能正常进行贸易和放牧等事情。

若是外来者,不愿意接受教化,那就该对他们进行驱逐,封锁,他们的牧场就交给自家人来放,岂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