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妇人衙门(2 / 2)

作品:《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长公主府的奴婢们几人都供述,你曾经在当天晚上因为那婢女不小心将汤汁洒在你的裙子上而辱骂了她,导致婢女不堪受辱落泪跪地求饶,可有此事?”

董盛兰并不胆怯,直接说:“是有此事,但是那婢女做错了事情就得教训一番,我顾着长公主的颜面,只是轻声责怪几句罢了,怎么?难道这就能证明我和她的死有关系了?王妃娘娘您又想要血口喷人不成?”

“好生伶牙俐齿,不分尊卑,在长公主府还敢教训人家的下人,你这是打长公主的脸,不知礼数的悍妇,还在此处叫嚣,若是得罪了长姐,她不得活生生撕了你这张烂嘴。”

审着审着,这味道就又不对了,长孙氏那盛气凌人的态度,董盛兰那不甘示弱的态度,注定了两人和气不了。

李渊此时站了出来:“王妃娘娘,具体的细节就由我来问吧,您素来有温婉之名,审问的事情不擅长。”

长孙氏心里不舒服,瞪了一眼董盛兰,而边上她的亲姐眼神示意她让李渊来问。

“你问吧。”

李渊坐在侧面问:“董氏,你责骂长公主府的婢女之后,那婢女去向何处?”

“不知,我岂会去在乎那一个小婢女的去向?”

“但是根据长公主府其他婢女的供述,您在她离开之后还不断的苛责着,甚至说要跟长公主说将这个您认为“不知礼数”的婢女给清理了。”

董氏心虚了些:“说两句气话而已,难道还容许人说气话。”

“气话可以理解,只是事情太巧了,当下这个关口,任何事情都非常的敏感,那位被您责怪的婢女被人杀了,抛尸在湖中,凶手换上了她的衣服,行刺了太子殿下,您与那婢女当晚发生恩怨确实是太巧了,您这样的身份怎么会刻意的为难那么一个小婢女呢?此不合常理。”

董氏见李渊如此说:“她一个小婢女,在宴会上,弄脏了我的裙子,导致我无法继续参加宴会,早早的就退场了,我发些脾气有什么不对的吗?”

其实董氏做这件事情动机非常的简单,她历来喜欢参加大兴城内的各种名流宴会,尤其喜欢艳压群芳,就和现代那些女明星喜欢买那种艳压的通稿是一个道理,所以她刚到就被婢女弄脏了裙子,导致她精心打扮没办法艳压众人了,自然非常的恼火,只得将火气撒在了婢女的身上。

婢女自然也不是不小心的,长公主安排的。

长公主深知这蜀王侧妃喜欢抛头露面,标榜自己是天下第一美人,瞧她不顺眼,索性就让下人直接弄脏其衣物。

其实这件事情长公主府上的奴婢都有供述,但是李渊将之从口供中抹去,就当做目前的口供中没有这么一回事,将矛盾引到了董氏的身上。

李渊接着说:“巧,太巧了,根据刑部的办案经验,一切太巧的事情都还是值得推敲的事情。”

“难道你就凭这点事情就要认定我为凶手吗?”

“自然不能,只是您现在有嫌疑,因为您的身份,我们无法对您用刑,但是在找到新的线索之前,还请您配合我们调查,也是为了您的清白着想,我们会单独关押您。”

董盛兰勃然大怒:“关押,真当我是囚犯吗?你们没有任何的实际证据凭什么关押我,关押了我蜀王府的颜面何在?”

闻言的长孙氏亲姐姐在长孙氏的耳旁耳语了两句,长孙氏出言制止:“唐国公,仅仅凭借着这点事情,将府上妇人归为嫌犯,如此对府上名声不好。”

“王妃娘娘,现在并不是确定为嫌犯,只是咱们这样审,定是什么都审不出来。”

“这么审是什么意思,你还想要换一种审法,想要对我用刑不成?”

董氏双目寒凉的看着李渊略带威胁的说:“我爷也算是一周刺史,我是宗室命妇,仅凭这子虚乌有的证据就想要对我用刑吗?”

李渊解释:“臣自然不敢用刑,但是作为此案到目前为止的线索指向之人,您接下来一定会有很多事情需要配合我们调查,我们总不能一碰到事情就到府上来寻您一次吧,臣也说了会单独关押,或许关押一词过分了,应是单独住在刑部大牢附近,方便调查。”

“不行,人绝对不能带走。”

就算是和董盛兰关系不睦,但是这毕竟事关整个蜀王的名声。

一个女人一旦去了大狱,就算是没真的关进去,就算是真的什么都没发生,但是耐不住这悠悠众口,去了她的名声就毁了。

而按照蜀王对于董氏的迷恋,长孙氏不觉得董氏下过大狱蜀王就能将她赶出蜀王府,到时候蜀王府就会被人指指点点,她这个蜀王正妃在大兴城的名利场可就永远矮人一头了。

李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王妃娘娘,事情的经过您也都知晓了,我们查案子确实需要董氏的配合。”

“不管什么原因,不得带离府上!”

长孙氏的态度异常的坚决,李渊面露难色:“王妃娘娘,这……”

此时李同安起身了,声音缓和的说:“长孙姐姐莫要动气,我家兄长也是接了皇命,莫要觉得是兄长刻意为难,此事毕竟涉及到了刺杀我家太子殿下,兹事体大,还望理解。”

“兄长也莫要着急,长孙姐姐素来都是善解人意的,姐姐所想也很正常,我是一个妇人最是可以理解姐姐的做法。”

两边各给一个甜枣,算是缓和一下现场的气氛。

长孙氏看向了李同安摆出笑容走下来,握着李同安的手说:“同安妹妹,姐姐不是那不配合查案,故意捣乱的人,只是这毕竟关系到蜀王府的名声,还是妹妹善解人意。”

李同安抽出手来覆盖在长孙氏的手上,依旧轻声细语的说:“但是姐姐凡事论个轻重,脸面重要,人命更重要,太子殿下差点没了命,东宫动摇,国本险丧。”

“姐姐啊,我们东宫也有脸面,也有火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