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一块馒头引发的血案(5 / 5)

作品:《我每天出门看黄历

“陛下……”杜隆动容。

“还记得朕第一次见到傲梅公时,傲梅公满身狼藉沧桑,说你也曾年少怀有凌云壮志,想要匡扶社稷、严明律法,奈何因此得罪权贵,屡遭贬谪,最终归于一身布衣,只能浑浑度日,虚度光阴。直到朕破城巡视,傲梅公冒死勒住了朕的坐骑缰绳,说你能教朕兴国安邦之策,当朕听到你对律法的见解时,朕就知道遇到了正确的人。”

皇帝唏嘘往事,感慨万千:“你刚刚说遗憾太迟发现那余闲的才华,朕何尝不遗憾没有早日遇到傲梅公这样的贤臣,若是朕幼年的家乡,是傲梅公这般的官吏主持,朕的双亲也不至于……唉!”

“请陛下节哀!”杨吉等人劝慰道,同时也另有感触。

都说皇帝刻薄寡恩、猜忌易怒,但唯独对杜隆例外。

即便杜隆多次劝谏顶撞了皇帝,皇帝都是既往不咎。

余闲这些日子读史书问二叔,研究皇帝和杜隆的背景关系时,总结认为皇帝患有童年情感缺失。

他一直对双亲的惨死耿耿于怀,而杜隆犹如正道之光,照亮了皇帝的童年阴影。

皇帝潜意识里,渴望有一位正直清廉的官员,能救赎内心深处那个年幼无助的自己。

所以,皇帝才会一边痛恨贪官污吏,一边亲近贤臣清官。

他对贪官杀伐残酷,何尝又不是心魔作祟……

皇帝又感伤了一下,看着杜隆继续道:“朕是想和杜卿留下一段君臣佳话的,也想倚重杜卿去开创一个律法清明的盛世,今日杜卿的变革议案,朕会细想深思,毕竟杨卿说得也有理,天下大定二十年不足,贸然施行这么大的变革,效果未知,风险太大……”

杜隆心知皇帝是想折中考虑,倒也不气馁,道:“陛下有顾虑,臣未尝没有,就是我那弟子余闲,献此奇策的时候,就提到这变革的设想过于激进,最好谨慎推行。”

“又是这个余闲,嘿,这小子的主意倒是挺多。”皇帝竟因听到余闲而舒展愁容了,在杨吉等人的奇异目光下,他玩味一笑:“那他有说该如何落实此策吗?”

杜隆朗声道:“有,选一隅之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