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零八章 有史以来,第一支全火器的骑兵(4 / 5)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俞大猷离世之后,朱翊钧越发小心了起来,他现在已经很少在京营校场之外骑马了,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为了防止意外,只能慎重。

对于火药炸车驾、而后刺客从街头巷尾涌出刺杀,这出戏,缇骑做过数次的预演,大明皇帝的大驾玉辂,下面有一层一指厚的钢板!

但很可惜,只是一处铁轨连接处松动了,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才选择了启动预案。

“激化矛盾,也是一种调节矛盾的办法,让朕失望的是,遮奢户的胆量和他们的眼光一样的狭隘,连刺王杀驾都不敢,当什么遮奢户!”朱翊钧回到了离宫,对着冯保略有些不满的说道。

喜欢看热闹的人,甚至希望自己变成热闹,可惜希望,落空了。

冯保将整理好的奏疏放在了御前,笑着说道:“那不是指着陛下发分红吗?西土城遮奢户和晋商们,可是押了大半个身家在燕兴楼船舶票证交易行里,他们比臣等还怕陛下出事。”

张宏为陛下沏好了茶,也是乐呵呵的说道:“陛下现在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现在非常反对陛下前往北土城操阅军马,坊间还说,陛下若实在喜欢,去看看阅视一下也无妨,不要下校场,去溜达一圈就行了,天子万金之躯,这刀剑无眼,万一伤到了怎么办?”

“这会儿朕是万金之躯了?”朱翊钧嗤笑一声。

燕兴楼的五桅过洋船认筹万历八年正月恢复,累月增加,按照当初的规则,万历八年起,不再按月分红,而是改为了整年,已经尝到了甜头的遮奢户们,俨然已经从过去完全对立、抗拒,变为了拥戴。

“一群见钱眼开的家伙!”朱翊钧拿起了一本奏疏,看完了之后,也是愣了片刻。

奏疏是松江巡抚汪道昆写的,奏疏里则是民信局的一些变化,民信局,永乐初年,宁波帮的商贾在大明不断迁户安置的大背景下,创建的一个类似大明九龙驿站一样的营利机构。

在汪道昆的奏疏里,民信局从寄递信件、物品两种简单职能,增加一种经办汇兑的业务,类似于大明宝钞局的钱引票证一样的东西,大明的商贾可以在这些民信局存取银两。

孙克弘有一笔银子要拉到京师,他不需要把现银直接拉到北衙,而是存到松江府民信局,再到京师民信局取出来。

这种生意,有个专业的名词,叫票号,汇票庄或者汇兑庄。

经办汇兑业务,在繁华的南衙十四府,早在弘治年间就已经出现,但大规模的发展,扩展到北衙、大同,甚至是辽阳,就是去年的事儿。

汪道昆之所以如此上书,是因为宁波帮的商贾控制民信局,狠狠的坑了孙克弘一把,孙克弘有一笔三万两的银子,莫名其妙的消失了,经办汇兑的汇票存根,被松江民信局给弄丢了,弄丢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些汇票存根是从水路入京的,送汇票存根的民船,翻船了。

孙克弘家大业大,不心疼这三万两银子,他到衙门告状,就是要个说法!是不是宁波帮的商贾在搞针对!别家经办的银子都无碍,存根丢了,还有本地存根,怎么单单他拿不出来。

汪道昆上这道奏疏,是希望建立一套隶属于大明官驿的票号。

大明官驿入不敷出,累年亏损,虽然经过了山人不得冒领官身的清理,大明驿站已经不再是过去严重亏损的状态,但亏就是亏,大明精算风气之下,这官驿恐怕迟早会被精算,那么寻找新的赢利点,供养庞大的驿卒,就成了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下章内阁、户部、兵部,拟个章程,设限七日,弄个草议来看,按汪巡抚的说法,可以先建松江、北衙、南衙三个地方,一点一点的扩大规模,小步快跑。”朱翊钧朱批了汪道昆的奏疏。

票号,是银行对外业务的雏形。

想要组建大明银行,大明的铸币要满足大明的需求,也要建立完整的对外业务,只有宝钞局和宝源局是远远不够的,朱翊钧很乐意看到这种探索。

同样,开海正在孕育新的资产阶级,而且孕育、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朱翊钧的预料。

“下诏内阁、兵部,询问催促水师扩军。”朱翊钧又拿出了中旨,写好了询问的内容,让冯保去办。

水师必须要加速扩张了,虽然通过了廷议,但执行下去,需要些时间,朱翊钧本来打算用三年时间扩军,现在看来,必须要加快脚步了。

“把潞王给朕叫过来!又跑哪去了?”朱翊钧批阅了几本奏疏,才发现朱翊镠没在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