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零一章 这是大明的顶级机密(4 / 5)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比较让朱翊钧意外的是,王国光王阁老,张学颜户部尚书、郭朝宾工部尚书、大明讲武堂祭酒俞大猷的态度却非常鲜明,大明现在国帑很充足,陛下不必过于担忧两线作战带来的财政压力,这不是嘉靖年间的大明,东南倭患、西北虏患,大明没有那么大的亏空,陛下要是不满俺答汗的出尔反尔,那就两线开战。

大明对东南的开海投入和对西北征伐,海陆并举,大明可以吃得消,东南开海的银子,那都是陛下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不会影响到国帑支出。

王国光、张学颜的话就一个意思,陛下咱大明现在有钱了,在军事上的投入可以继续增加,即便是已经增加了京营每年二百二十万银的支出,大明军事支出已经达到了每年近一千万银的地步,但是仍然可以继续增加军费。

新政的核心是富国强兵。

保守派都觉得激进派们太保守了,这就是让朱翊钧觉得意外之处,那王国光和张学颜,可是大明的第二抠和第三抠,什么账都要算的明明白白的主儿,保守派中的保守派。

至于第一抠是谁,这是大明的顶级机密。

“陛下,边民刚刚安生了几年。”海瑞的态度也是倾向于维持现在和平现状,而不是和俺答汗直接撕破脸,他也是站在大明的立场上考虑,大同宣府的百姓们,在隆庆议和后,终于开始恢复生产,那十几万的流民,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这兵祸再起,对百姓而言,那就是天塌地陷。

朱翊钧最终采纳了吕调阳的意见,没有过分追击,而是要等一等。

戚继光给朱翊钧讲过战争的间歇性,战争不总是连续的进攻,而是有间隙的,这个间隙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大抵就是军队需要休整,再精密的杀人机器也要检修,否则会坏掉。

比如军队在长期征战后,要维持军纪,会随着征战的时间增长而变得困难重重;比如连续的征战,会让后勤补给陷入极度危险之中,后勤补给贯穿在整个新占领的区域,会增加后勤的成本,同时增加风险;比如持续不断的进攻,要维持士气就必须要加到犒赏,改善伙食,会对朝廷造成更大的压力。

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因素,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影响,综合因素影响叠加之后,对军队的战斗力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休整的时间,就是间隙。

大明的军兵刚刚拿下了会宁卫和应昌大捷,就该休整一二,继续进兵的代价,是极为沉重的,军纪会败坏,信仰会崩塌,战争的风险在加剧,任何战败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朱翊钧不知兵,他的军事天赋几乎为零,凭借努力获得了一个不逊于名将的武力,他觉得戚继光说得对,戚继光在这个年代,就是最闪耀的那颗将星。

如果把戚继光日常讲武的内容联系到应昌战场,就知道戚继光在应昌的两次获胜,有多么可怕了。

“俺答汗要是再蹬鼻子上脸,那就不能怪朕了。”朱翊钧朱批了吕调阳的浮票,算是形成了决议。

万士和汇报了下大婚前陛下交待的若干事宜的进度,详细的介绍了下对王世贞这个典型的批评进度和方法,在介绍到三桃杀二士的时候,所有的廷臣眉头都皱了起来。

万士和的手段实在是太恶毒了!恶毒到都是读书人的廷臣们都觉得恶毒的地步。

而且,这万太宰的手段和月台上皇帝的手段,怎么越看越像,难不成是陛下的授意?

陛下忙于大婚,哪有这个功夫?

“老手段,贱儒最喜欢如此,投桃报李而已。”万士和笑呵呵的解释了下灵感的出处,这可真的是贱儒们动的手,不怪他万士和不讲情面,已经逐渐意识到风力舆论重要性的陛下,给了万士和充分的支持,万士和这个读书人展现出了他的灵活底线,那就是没有底线。

兵部尚书谭纶马上就要离京前往应昌,这算是战地巡游,无法亲自上阵杀敌,过去闻一闻还没消散的硝烟味儿,成了谭纶唯一的奢求,这次前往应昌,会带着三百多名庶吉士、翰林、国子监的监生,都是自愿前往,这是一次筛选。

而刑部尚书王崇古开始汇报对合一众的进一步打击,在骆秉良搞出升仙大会后,刑部会继续海捕一切合一众的教士,对其进行全面的清剿和消除社会影响,这个过程是极为漫长的。

“新一轮的抄家开始了。王仙姑供出了账本,涉及的势要缙绅,有二十四家。”王崇古做了最后总结性的发言,抄家还是那样的抄法,饿,饿的他们供出最后一两银子,才会停下。

户部尚书张学颜也奏闻了关于西土城安置迁民豪户,最近到的缙绅,是前礼部尚书陆树声,就是那个张居正举荐,而后背刺了张居正好几刀,最后只落得个被致仕下场的陆树声,陆树声和杨博一起离开了文华殿,陛下还跟杨博说了几句,给了足够的尊重,对于陆树声则是一点好脸色都没有。

听政的潞王朱翊镠,忽然打了一个哈欠,而后他打哈欠的动作还没进行完,就愣在了原地,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