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开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4 / 4)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谭纶继续问道:“二位可知我大明军一日行军多少里?”

“一百里?”刘良弼试探性的说道。

“唉。”张居正重重的叹了口气,看向了台上的小皇帝,小皇帝是很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因为小皇帝问过,张居正就古今征战的若干例子,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

“冯大伴、张大伴知道吗?”朱翊钧却不回答,而是问冯保和张宏。

冯保和张宏俯首说道:“臣等知道。”

冯保端着手说道:“回禀陛下,大明行军一日三十里,若急务,最多五十里,否则大军易散。”

张宏接着说道:“大明精锐,诚如戚帅神勇,一日一百四十里,仍能作战,人困马乏亦能屡战屡胜也,可不是人人都是戚帅,人人都是戚帅手下强兵。”

是小皇帝不懂才询问近臣的吗?廷臣和跪在地上的巡按刘良弼和裴应章都是很清楚,小皇帝根本就是在用宦官羞辱这帮务虚的文官,连宦官都清楚的事儿,天天骂奸宦的文官却不清楚。

“戚帅从大宁卫至十八盘山就是疾驰,仍需三天半的时间,这是一步不停的急行军,五百里山路,从戚帅得到汤克宽被围困的消息,赶往驰援,二位,来得及吗?”谭纶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戚继光就是长了翅膀飞过去,也赶不及。

“这是戚帅手令,令汤克宽不得贪功冒进,致使古北口失陷。”谭纶又出示了一份证据,这份证据是被夹在玻璃层内,是两块严丝合缝的玻璃,将手令夹紧外侧涂胶封装。

朱翊钧觉得戚继光字好看,就让人把戚继光的手令拿来封装了,熏陶一下军事细胞。

刘良弼仍然坚持的说道:“主将兼统全镇,有失均宜坐罪,岂能以大小、远近、坐令、功过就推避罪责的?”

“古北口没破,古北口若是破了,岂不是要重现嘉靖二十九年、隆庆元年之北虏入寇之旧事?京畿震动,惊扰陛下!”

谭纶直接被气笑了,连连摇头说道:“一派胡言,你们怎么知道戚帅没有布置?出塞作战不过三万军兵,戚帅留悍将七万军在蓟州,蓟州距离京师不过百里,一旦入寇狼烟起,七万军星夜驰京阻敌。”

朱翊钧一直在看着戚继光的脸色,戚继光没有愤怒、没有恼火、没有皱眉,带着十分习以为常的平静,戚继光早就习惯了,他这辈子失望的次数太多了,已经失望到了麻木。

朱翊钧笑了起来,谭纶很快笑了起来,笑的廷臣都有点莫名其妙,笑的两个言官都在心惊肉跳。

皇帝笑什么?

“贱儒!”朱翊钧的语气极为凶狠的骂道。

朱翊钧盯着两个言官,厉声说道:“尔来奏,兵部覆,朕批阅,尔又来奏,朕宣尔等入殿,跟你们讲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到,从大宁卫就是飞驰也要三天半的时间,你们就是不听!朕跟你们讲道理,你们跟朕强词夺理是吧?!”

“来人!叉出去廷杖二十!”

刘良弼和裴应章却丝毫不怕,廷杖罢了,廷杖就是声望,你小皇帝只要不打死他们,他们二人就是忠臣、诤谏之良臣,有骨鲠正气之臣。

“陛下,臣为言官,平日餋其骨鲠刚直之正气,上奏言事,触怒陛下也属正常,臣甘愿受罚,臣言,忠言逆耳利于行,恳请陛下良言嘉纳。”刘良弼十分嘴硬的说道,诤谏的味道,挠儿一下就上来了。

海瑞出列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二言官并无骨鲠正气可言,不过是在胡搅蛮缠罢了,臣为何这样说呢?”

“朝廷设立京营的目的,陛下在当初重组京营的时候,说的很清楚,边军戍边而京营征伐,此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道理,边军本就不具备进攻的能力,二人不明其理,以汤克宽战亡而计较,所以臣说二人胡搅蛮缠也。”

“臣以为二人不适合继续巡按蓟辽,给事中,恳请陛下廷杖之后,革罢归乡,不得签书公事。”

海瑞专事鉴定热门科道言官,经鉴定二人并无骨鲠正气,这顿廷杖打了也是白打。

要名望?有个屁名望!

在陛下这儿胡搅蛮缠,抛开事实不谈,事实就是戚继光打赢了!

夺回了大宁卫,还保证了京畿的安全,董狐狸在戚继光手下连吃败仗,还被俘虏了侄子卜哈出,董狐狸在李成梁那儿也是丢盔弃甲,到了古北口却能击杀密云总兵汤克宽。

“不对劲儿,不对劲儿!”朱翊钧连连摆手说道:“汤克宽的死有问题。董狐狸败走,为何能在十八盘山设伏?精准伏击到了出塞追击的汤克宽?”

“先生觉得对劲儿吗?朕不知兵,敌人潜入鸽子洞,进攻失败,逃亡之时,那必然是惊弓之鸟,汤克宽也不是泛泛之辈,董狐狸是怎么在惊疑不定之下,伏击追击之敌呢?这怎么就折在了十八盘山呢?”朱翊钧察觉到了问题的关键,询问张居正的意见。

张居正看着两个言官,说道:“查一查吧,万一查出点什么来呢?”

大明的总兵、副总兵、参将这些年,阵亡的实在是太多了!若是往常年还能说军备不振,今年可是连大宁卫都强夺回来了。

王崇古一听就急了,迫切的说道:“陛下,桃吐山绝对不能舍弃啊!”

今天出门办事了,其实是昨天的事儿的延续,昨天有人问,为什么谭纶要穿戎装披甲?这是嘉靖皇帝的规定,兵部尚书下营必须披甲上马,兵部尚书不能骑马,是不能当兵部尚书的。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