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复大宁卫(4 / 4)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土蛮汗的应对是收缩兵力,将西路军沿线的兵力完全收缩,而后派出董狐狸阻击中路戚继光,派喀尔喀五部袭扰辽阳。

这个应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错就错在严重低估了大明军的实力,大明军侵略如火,进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错就错在土蛮部崩溃的速度实在是太快。

对峙持续了两天时间,当陈大成的后勤辎重抵达的时候,戚继光派出了两个车营进行了试探攻城。

所有人都看向了大宁卫城池方向,戚继光用千里镜观察着战场。

敌军的士气非常低迷,戚继光看到的北虏军兵没有任何的斗志,毕竟前两天的接触战,大明的火器恐怖的威力,已经吓破了一些人的胆子,敌军的军备也不精良,披甲率极低,一百人里有一两个有铁甲,有十多个有皮甲,最重要的是没有火器。

大雪天,北虏失去了他们最重要的机动能力,而北虏倚靠城墙守备占据了一定的地利,但是低矮的土城墙,在大明近千门的火炮的面前,变得微不足道,而最重要的人和,敌军的抵抗意志并不算顽强。

天时地利人和,敌军一样都不占,战场上,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总攻开始了,大明军的火炮开始轰鸣,在炮火的掩护下,大明军的车营推着带着大楯的正厢和偏厢车接近了城墙。

敌人的阻击力道比想象中的更加孱弱,城墙上的敌人在炮火的压制下,根本抬不起头,更别提射箭、滚木之类的守城了,城门是被炸毁的,大明军安置了火药,炸毁了城门。

这一招是学大明吕宋总督、兵部尚书、泗水伯殷正茂的手段,传统的攻城车实在是太慢了,棺材里放上火药,将棺材车推到城门前,点燃药捻,等待着火药爆炸,城门在强大的爆炸声中洞开。

城门并没有土木填埋,证明敌军根本就没打算顽抗到底。

探马很快回报,图们带领本部已经从北侧城门逃窜,拥有大量马匹的图们逃跑的速度极快,关键是还有其他的万户接应,戚继光没有下令追击,而是将大宁卫完全攻占。

进攻大宁卫的京营和蓟州军兵,满打满算就三万人,这三万人是无法完成围城的,所以图们仍然可以逃…战略转进。

大宁卫里有两千北虏,由脑毛大率领负责殿后,图们能够逃跑,但是脑毛大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在城中一个粪坑里被擒获,脑毛大寄希望于大明军不会发现他,再趁着大宁卫守备松懈之时逃脱。

攻陷了大宁卫之后,戚继光率领京营短暂修整,并不打算停下脚步,而是会在修整之后,再次挥师北上,继续向全宁卫进攻而去,以攻代守,逼迫喀尔喀王五部从辽阳方向撤军。

站在大宁卫旧城城墙之上,满目疮痍,当年辉煌一时的宁王府已经完全坍塌,被金顶大帐所取代,图们走的匆忙,连这个大帐都没有带走。

大宁卫有宁王府一座,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太祖高皇帝册封朱权为宁王,宁王就藩,兴建宁王府。

宁王府完全仿照南京皇城缩小规模建造,府第规模宏伟,雕梁画栋。

时光荏苒,随着大宁卫、宁王府内迁,现在仅剩下仅头门尚存,头门两壁还嵌屏翰二个大字,高八尺,宽六尺,用青石刻成,没有毁在北虏手中。

戚继光站在宁王府门头之前,久久驻足。

他可以理解当年文皇帝放弃大宁卫的决策,戚继光拥有卓越的军事天赋,他可以理解成祖文皇帝的战略思想。

“郑晓的《皇明四夷考》、严从简《殊域周咨录》都说,当年文皇帝弃置大宁卫的原因是酬劳兀良哈三卫,也就是朵颜三卫帮助文皇帝靖难,文皇帝以大宁卫九十城酬谢兀良哈三卫,戚帅以为呢?”副总兵马芳也站在宁王府的门头前,感慨万千的说道。

戚继光嗤笑了一声摇头说道:“一派胡言,文皇帝靖难还用兀良哈三卫帮忙?”

“景泰年间,兀良哈三卫上奏景泰帝,请命入大宁卫驻牧,被景泰帝严厉申斥,不得入大宁卫活动,怎么就是文皇帝弃地酬谢朵颜三卫呢?”

“不读国史,随意编排,这些个儒生,真的让人一言难尽。”

马芳疑惑的问道:“那戚帅以为文皇帝弃地是对的吗?”

戚继光颇为郑重的点头说道:“嗯,大宁卫的弃置,在当时看,是极为合理的。”

“主要是昂贵,大宁卫,一年就要消耗百万石粮饷,却无产出,只有军,没有民,如何自给自足?弃置实属无奈之举,文皇帝的思路其实很简单,用进攻代替防守,征战的消耗远低于戍边的消耗。”

“文皇帝怎么会想到,永乐之后,兴文匽武愈演愈烈。”

大宁卫的弃置在戚继光看来是极为合理的,就是贵,没有民,只有军,屯耕的粮食根本不够消耗。

御边?永乐年间,根本没有北疆之说,文皇帝五次北伐,大明军打到哪里,哪里就是边界。

用进攻取代防守,就是永乐年间的思维方式,就像现在戚继光做的这样。

进攻比防守要便宜,防守的代价是极为昂贵的,当初做出了弃置大宁卫的永乐皇帝,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永乐之后,大明军居然丧失了进攻的能力。令人唏嘘。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