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医治大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十七章: 麻烦堵门(上)(2 / 3)

作品:《医治大唐

另外,忌熬夜,保持心态平和,切勿怒躁。”

“晓得了,一定按您吩咐。”刘博朗恭敬的应下。

“针灸推拿可以找孙长仙,让他便宜些,就说是我拜托他的。”武卓小声说了一句。

武卓这话听似是在给孙长仙添麻烦,实际上却是为双方搭线。毕竟老孙头儿只不过少挣些钱,却能就此跟刑部的实职官儿结交,怎么算都是稳赚不赔。

“嗯,孙长仙的金针术独到,确是好人选。”张文仲对这种人情世故自然是了解的。

捋着胡子点了点头,看模样对孙长仙的本事颇为认同。

诊完病症交代了注意事项,张文仲随即起身告辞。刘博朗抓了药后还要赶回刑部,也没多做客气,陪在后面一起往外走。

张家小妹则扶着老太太,不顾阻拦的一直送到了院门口。

原以为这次连跑两家的出诊便结束了,谁成想一开门,院儿里的人全都傻了。

从武卓几个人进院儿开始算,多说也就过去了两盏茶的时间。然而就在段时间里,赵博昌家门外居然鸦雀无声的聚集了上百号人。

别说武卓几个了,就连刘博朗都被眼前的阵势吓了一跳。

眼见着外面黑压压的一群人,武卓下意识的站到张文仲前面。李元芳和杨安达几乎在同时,一左一右的把武卓护在身后。

刘博朗则上步卡在门口,将武卓几个和外面的人群分割开来。

一大帮人男女老少皆有,除了几个巡捕打扮的汉子外,余下的虽说不至于破衣烂衫,但看穿着打扮就知道都是些平头百姓。

刘博朗看清楚情况后,绷紧的身体稍稍放松了一些。目光透着警惕的扫过人群,随后落在站在最前面的一名老者身上。

放缓了语气问:“我记得您,您老是利仁坊坊正,姓吴是吧?”

“是,是,刘大人好记性,小老儿正是这利仁坊的坊正。”吴坊正陪着笑的应声。

随后稍稍踮起脚尖,看了眼门内被重重护在后面的张文仲,带着小心的问:“敢问刘大人,那位…可是张神医?”

随着吴坊正的话问出口,他身后本就鸦雀无声的人群越发的安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齐的看向赵家大门内。

一双双眼睛越过刘博朗,穿过李元芳和杨安达,无视了武卓,透过一切缝隙和角度,努力的试图看清最后面的张文仲。

大唐的医者分为几个等级,最常见也是最廉价的是走街串巷的摇铃游医。

这种医者大多只是粗通医理,甚至有些压根就没学过医,瞧病更多是靠着偏方。

当然,收费也便宜,通常只几个大子儿就够了。

往上一个等级,是坊间村寨里的野郎中。

这类医者基本都是在家中坐诊,会几个正经方子,看病时正方、偏方都会用。平日里除了诊病,也会种地或干点儿别的营生。

看一回病也是几文十几文钱,因为患者都是四邻、熟识,遇到家境困难的,不收钱的时候也有很多。

跟我们刚建国时的赤脚医生有些相像。

再往上一个等级,基本有能力在乡镇里开起小医馆,或是在中小药房当坐诊大夫。

这种医者家传也好拜师也罢,大多正经学过医。不过要么师源无名医术一般,要么自身没什么学医的天分。

总之懂医术,会看病,只是水平有限。还有一些只看专科,祖传正骨、推拿、针灸,或是看个妇科、儿科什么的。

因为大多是医药同售,看病本身诊金可能不高,甚至免费。主要收入是通过卖药获利,或是从药房分润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