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四十二章 贾珩:他也不是孤立无援,夹带里还有一位贤内助(3 / 4)

作品:《红楼之挽天倾

贾珩撇了一眼面带微笑的徐世魁,心头有些不喜,瞥了一眼其人手腕上,并无手表,沉吟片刻,道:「几位大人,本官和赵阁老前往颍州的这几天,淮安府米价飞涨,不知何故?」

此言一出,官厅中的氛围为之古怪了下。

贾珩道:「当初沈大人和徐大人,当着赵阁老的面,可是答应的好好的,统筹后方,淮安府如今这又是怎么一说?」

沈邡面色淡漠,徐徐说道:「永宁伯有所不知,睢宁决堤,江左藩司统筹粮秣赴淮北应援,故而从淮安府、金陵收购了不少米粮,因此导致淮安、金陵粮库为之一空,再加上洪泽湖前些时日处于水位高位,城中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哄抢粮米,也使米粮飞涨。」

杜季同看着这一幕,拿起盖碗茶,啜了一口,苍老目光中见着淡淡笑意,坐山观虎斗。

「沈大人是不是少说了一项?有来自金陵的商贾囤货居奇,哄抬粮价?「贾珩面如玄水,冷声说道。

沈邡面色不改,只是以不阴不阳的语气说道:「米粮奇缺,才有人囤货居奇,物以稀为贵,如何能够本末倒置?」

徐世魁见两位封疆大吏的谈话气氛渐渐有些僵硬趋势,连忙打了个圆场,说道:「永宁伯江左已从苏松常镇四府府库,全力调拨粮米,供应金陵、淮安、扬州等府县,也就这几天就可保馈给米粮无虞。」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沈大人,这些人本官会给他们三天时间,米粮之价即刻降下,不然后果自负。」

沈邡眉头皱了皱,目中现出一抹冷色。怎么,又要大开杀戒,以刑戮威慑?

两江可不是河南那等穷困之地,方经大乱,百废待兴,你贾子钰

总督一省军政,重兵在握,自可大刀阔斧百无禁忌。

两江是国家财赋重地,如是将两江弄得乱成一团,朝野群起而攻,纵是宫里的圣上再是对你宠信殊异,也要估计两江之乱的影响。

贾珩转而看向杜季同,问道:「杜大人为淮扬巡抚,如今淮安粮价上涨,可有良策应对?」

杜季同放下手中的茶盅,思忖了下,诉苦道:「永宁伯,漕运衙门是运粮的,也不是产粮的,如今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江左藩司若有米粮供应淮北、淮南,漕运衙门随时都备有大批舟船,可保输送通畅。」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杜大人可着漕粮卫准备好舟船,徐大人,江左藩司还能调拨出来多少米粮?」

徐世魁回道:「现在藩库还有十万石,不过,苏松常镇等府府库正在加紧供应米粮,前后能调拨三十万石,还有一些缺口。」

「需要多久?」贾珩问道。

「永宁伯,可能还需半个月。」徐世魁迟疑了下,说道。

「半个月,让这些人在淮安府和徐州再发半个月的国难财?」贾珩冷声说道。

徐世魁一时面色变幻,不好应着。

贾珩沉吟片刻,说道:「这些粮食先输送给淮安府,徐州等地从河南藩府调拨十万石先解燃眉之急,河南那边儿雨汛已缓,等江淮秋粮丰收之后,再还给河南。」

实在不行,还要从太仓运粮,沿运河以济淮徐等地,在此之前,先将一些倒卖藩库粮食的几人抓一抓。

将几人送走,贾珩单独留下了杜季同,道:「杜大人,舟船也当准备好。」

杜季同道:「永宁伯放心,漕运衙门最不缺的就是舟船,要多少有多少。」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杜大人,本官不会在河道多待,淮安之事还要多多仰仗杜大人。」

此刻,对付两江官场,也需要给齐党一根胡萝卜吊着,而且经此一事,他突然发现一个问题,齐党不能彻底被拍死,不然朝局失衡,浙党再难遏制,那时候就是明末的结局。

这是随着地位上升以后,站在更高视野上对朝局的审视。回去他就向崇平帝建言,寻机拆分两江,在安徽和江苏分置巡抚,拆庙请菩萨,扶持楚党,以使来日对虏战事不得掣肘。

杜季同闻言,心头一跳,目光微动,说道:「永宁伯,下官不知永宁伯是什么意思?」

贾珩道:「没什么意思,杜大人,协调舟船、人手的事儿,还请操持。」

杜季同闻言,心思却活泛起来,看着那张年轻的面容,只觉许是浙党这些人让这位永宁伯感受到压力陡增,要和自己联合?

如是永宁伯来保举自己兼领河道总督,那或许.....

待杜季同浮想联翩地离开河道衙门,徐开近前,默然片刻,说道:「永宁伯,齐党也并非治河良臣,先前河东一事,就有明验。」

贾珩看着外间朦胧的雨雾,道:「我又何尝不知道彼等皆为一丘之貉?只知争权夺利,心头全无社稷。」

他现在的问题是势单力孤,夹带里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