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朕不杀人,心里难受,去把和张瑾有姻亲的都杀光!(5 / 5)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朱祁钰死死盯着他:“除非朕死了,但死前,朕能让所有人陪葬!”

胡濙身体一颤,小心翼翼抬眸,却看见皇帝充满杀意的眼眸。

遏制不住了!

从这一刻开始,皇帝将不信任任何人。

他会随时杀人的。

“去传旨,杀光和张瑾一切相关的人,不必扩大化!全杀了即可!”朱祁钰不忍了。

“再传旨舒良,把那个代瑛揪出来,移送监察司。”

“传令禁卫,加强宫中巡视。”

胡濙听出来了,皇帝开始防着所有人了。

“老太傅,无事便回去吧。”

朱祁钰语气阴冷:“传旨巡捕营,即日起,京中街面皆由巡捕营管理。”

胡濙脸色一变。

皇帝是对那条文官专属街道做文章。

巡捕营负责监视吗?

绝对不是!

那巡捕营营督曹吉祥,是漠北王余孽,为了求活,可把京中庙观折腾快要死了。

京中十余万僧道,闻听曹吉祥的名字都睡不着觉。

让这样的煞星来管街面。

这是要干什么?

皇帝夺回皇权后,重用厂卫,建立缇骑、巡捕营,如今又建了西厂。

以前看不出什么,因为皇帝很少动用。

如今皇帝发疯之后,会不会大肆启用番子,不止监听天下,要用番子整饬天下呢?

胡濙不寒而栗。

这该死的科举作弊案,可把文官害惨了!

贡院外。

舒良将所有巡场官召集起来。

让胡信挨个指认。

胡信却说没有这个代瑛。

“你在逗本公?”

舒良皮笑肉不笑:“把他带去诏狱,尝尝滋味,就老实了!”

“你们!”

“给本公站在这,一动不许动!”

巡场官瑟瑟发抖。

他们由都察院、六科(监察司)抽掉出来的巡场官。

但是,都察院的御史都被派去民间了,如今这批人,都是从地方新招入的,最多算代御史。

“罪人说的都是实话,真没有那个人啊!”胡信不想去诏狱。

他也听说过诏狱的名头,没有人从诏狱活着出来。

不,准确地讲,是进去了,想死都难。

胡信不想遭罪。

舒良刚要说话,院内鸣镝传信。

会试期间,贡院是完全封闭的。

这时打开是迫于无奈之举。

但院门不能频繁开启,舒良也不能坏了规矩,就用鸣镝传信。

“你们在这守着,本公进去!”

舒良寒着脸进入贡院,扫了眼考棚里的考生,便去公堂。

“厂公!”

一个满头大汗的番子低声道:“又出事了,有个考生口吐白沫,好似不行了。”

“就这点事?”

舒良皱眉:“死了就死了,就算死了也得等三天后开门,任何人不许破例。”

“厂公,标下去查,那考生的蜡烛不见了。”

“嗯?”

舒良侧目:“三根都不见了?”

“是的,三根蜡烛是用三天的量。”

“不可能这么快燃尽。”

“标下从他吐出的沫子里,看到了蜡油,他好似是吞了蜡才出事的。”

那番子详细描述过程。

舒良脸色一变:“快把人拖过来,豁开肚子,查那蜡烛!”

“标下遵命!”

东厂番子动手麻利,很快就将人拖过来,直接开膛破肚,拿出来化了半截的蜡烛。

舒良忍着臭味,放在阳光上看。

“厂公,有字!”

舒良也看到了,确实有字。

白圭问询赶来,和他一起来的,是几个副考官,陈玑、胡奥、李显。

“白尚书,你看!”舒良举着让白圭看。

“这上面怎么有字儿呢?”

白圭猛地回眸,喝问:“这蜡烛是谁发的?”

“是副总裁发的。”陈玑回禀。

“把人叫来。”

白圭冲着阳光看:“看不清是什么字啊。”

“被胃水腐蚀了,谁也看不清。”舒良拿起残余的几段蜡烛,都有字迹。

说明这不是随机刻上去的一个字,而是舞弊。

副总裁叫杨大荣,是景泰二年的进士。

杨大荣粗手粗脚,皮肤黝黑,是农人出身。

考上科举后,在地方熬了几年。

因为都察院实在缺人,就将他调入都察院当御史。

“这蜡烛是你发的?”舒良问他。

杨大荣行礼之后,点头承认:“是卑职发放的。”

“上面有字吗?”舒良问。

“没有字迹,一个都没有!”杨大荣斩钉截铁。

“你过来看。”

舒良让他看,杨大荣惊得张大嘴巴:“怎么会有字儿?”

“这得问你啊,这蜡烛经的是你手。”舒良冷幽幽地看着他。

噗通!

杨大荣跪在地上:“公公明鉴,卑职只是发放蜡烛,绝对没有参与舞弊。”

“小点声,喊什么?”

舒良不满。

担心他的大嗓门,影响考生作答。

“卑职晓得。”杨大荣向白圭求救。

白圭也怀疑他:“你说说,这蜡烛都经过谁的手啊?”

“回尚书大人,这蜡烛从制作到送……”

“就说在贡院里。”白圭问。

杨大荣思索了一下,才道:“仓库管事的,以及搬运的夫役,发放的小厮……”

“除了他们,就只有卑职了。”

杨大荣大呼冤枉:“但卑职绝对没有参与舞弊,这蜡烛不知道是被谁调换了。”

白圭看向舒良。

“本公看就是被你调换了。”

舒良抬眸:“去取一支蜡烛来。”

“若两根蜡烛质地一致,就说明是一批次出产的。”

“会试是为国选才,乃天下大事。”

“制作蜡烛乃是官邸。”

“只要一查,就能查清楚,甚至这根蜡烛是谁做的,都有据可查。”

舒良慢悠悠道:“杨大荣,本公给你个机会,自己坦白,这件事就到此为止。”

“若你不识相,进了东厂诏狱,本公可就不是跟你好商好量的了。”

“卑职冤枉啊!”杨大荣叫苦不迭。

但东厂番子来报:“厂公,发放蜡烛的一个小厮自缢了。”

舒良猛地看向杨大荣:“你在销毁证据?”

“真的不是卑职啊,求公公明鉴!”

杨大荣哭嚎起来:“卑职是见过陛下的,陛下十分欣赏卑职,卑职怎么会自毁前程的事呢?”

“卑职虽然家贫,但也知道贫贱不能移的道理。”

“更熟读大明律法,知道科举舞弊是什么罪,卑职怎么敢知法犯法呢!”

“求大人们明鉴!”

杨大荣一叩到底。

舒良看向白圭。

白圭却摇摇头,他认为不是杨大荣做的。

出身农家的杨大荣,颇得皇帝青睐,真没必要自毁前程。

“发放蜡烛的所有小厮,全都集中起来。”

舒良目光闪烁:“再去把那个自缢的小厮,从他手里发放出去的蜡烛,全都查一遍。”

“本公倒要看看,那蜡烛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东厂番子开始办事。

欠了二百字,还了一千字!还清,求订阅!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